269 这真是绝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技术进步的积累,绝非一蹴而就的。往往每个技术进步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教训,甚至还是血的代价。
    就比如说,张一凡搞出来的蒸汽机,有分离式冷凝器、可调节阀门、汽缸绝热层、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压力计等等,每一个部件,都是因为遭遇问题,要琢磨改进,废了很多脑细胞之后才能得到的。
    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还只是低压蒸汽机,代价就是蒸汽机的体积庞大。因此,最终换来高压蒸汽机,但是又要解决高压蒸汽机可能会爆炸的问题,安全阀的诞生就是有血的代价。
    所有这些,不可能让人再走一遍。但是,张一凡需要他们知道,每个部件的作用,那样才能真正明白一台蒸汽机。
    如今,这個蒸汽火车也是一样的处理方式。
    大明国子监很大,鼎盛时期是在永乐年间,国子监监生人数达到了九千多人。洪武年间,虽然没有那么多学生,但是规模却是摆在这里的。
    在国子监内修建的示范铁路,就是绕了国子监一圈。
    朱元璋带着老婆还在到的时候,蒸汽火车自然已经准备就绪。
    他们和文武百官看到,这一次的陆地上的车子,竟然真得像一条长虫,除了车头是比较奇怪的蒸汽机之外,后面还是一节节的车厢组成。
    每节车厢都是不同样式,有里面全是座位的,也有座位是面对面,然后中间有固定的折叠桌子,还有的车厢里,竟然铺设上下两层单人睡的床,当然了,自然也有什么东西都没有的车厢。
    数一数,这些车厢竟然多达十节之多。有心人一估计,如果每个车厢里都能坐满人的话,估计能有个五百人左右。
    这一下,他们就惊讶了。这个车子真能拉动的话,当然,皇帝都来了,肯定是能拉动的。换句话说,这得顶多少辆马车了啊?
    就那平板车来算,一辆马车大概运十个人好了,那也得要五十辆马车。每辆马车一匹马,事实上,拉十个人的话,最好是能有两匹马拉,那就相当于一百匹马。
    许多人心中这么一换算,顿时就非常期待起眼前这个奇怪的车子,一旦动起来是怎么样了?
    在万众瞩目之下,张一凡到朱元璋和马皇后面前,笑着向他们邀请道:“这便是蒸汽火车了,儿臣邀请父皇、母后,还有弟弟妹妹们,乘坐我们大明第一辆蒸汽火车,感觉下这种蒸汽火车如何!”
    在他的身边,是临安公主朱镜静抱着儿子跟着,显然也是要一起坐的。
    当然了,为了万一,其实在晚上宵禁的时候,已经试跑过,没有问题。要不然,张一凡也不敢这么邀请。
    朱元璋早从张一凡这里听说过这种蒸汽火车的大名。见他夫妻俩邀请,又知道试跑的事情,他一个开国皇帝,尸山血海都见过,又岂会害怕陌生玩意,便爽快地答应了。
    随后,张一凡又向其他文武官员发出了邀请,其中还特别走到太师李善长面前,微笑着对他说道:“听问太师最是看好我,加上太师年纪也大了,就给太师特意留了个卧铺,可以躺着睡觉休息的。”
    其实,类似这样的大明高官要是出行,在以后的火车时代,肯定都是特制车厢,弄得能和家一样,而不是目前这种用于展示的两层卧铺。
    李善长听到张一凡的话,心中感觉怪怪的,也不知道是自己别扭呢,还是这个大驸马说话中有什么别的意思。
    不过此时,张一凡在众人面前邀请他,皇帝一家子都要坐的,他不坐显然不合群,便笑着连忙道谢,又是夸奖地应下了。
    于是,皇帝一家子以及文武百官,带着好奇又期待的心情登上了火车,各就各位。
    卧铺这边就比较尴尬了,大家都是同僚,武将还好,倒头躺下了也无所谓,但是文官感觉总觉得有些尴尬。
    朱元璋等人,由张一凡陪着,坐在第一节车厢,全是面朝前面的座位。
    张一凡搞出来的这个火车,其实是宽轨火车,而不是原本历史上英国人由马拉轨道车发展而来的窄轨火车。
    宽轨的好处是提升运力,火车行驶的稳定性增强,还使车厢内部变得宽敞舒适。但是也有缺点,就是建造成本加大,费钱,特别是要修建隧道的话,更是费钱费力。
    不过大明朝的铁路,肯定不会像后世那样连云贵那样都修得到处都是,没那技术。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在平原上为主,在客流,物流最有需求,或者在军事政治上有需求的大西北之类为主,不可能一来就开隧道的需求。
    再说了,在这个位面上,整个草原和西伯利亚都要纳入大明版图,宽轨也明显更合适不是!
    这时候,朱元璋等人,体验了下宽敞别致的车厢之后,张一凡才下令,火车启动。
    火车的烟囱,算是特制的,比较长,避免冒出来的烟熏了朱元璋等人一脸,那就不好了。因为为了视野,这些车厢全都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