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珠峰旗云 第六百一十六章 鹰与鲁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那是一个满嘴喷着酒气的中年男人,魁伟而不臃肿,落寞但不落拓。
    林轩刚刚发动自己的车子,那男人就一步过来,横在林轩车前。
    那男人穿着一件半旧的牛皮猎装,左手拎着黑皮旅行袋,右手拎着一瓶喝掉一半的人头马。最醒目的,是他猎装的胸口位置烫印着一只振翅高飞的雄鹰。
    看到那鹰,林轩就猜到了那人的身份,因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能配得上那个名字,而且那个人是魏先生的好友,只要魏先生有事,他一定拍马赶到,替魏先生奔走。这次,魏先生在“大帝”那里吃了大亏,此人当然必到。
    江湖上早就不再提此人的本名,而是以“鹰”这个字来称呼他。
    林轩开门下车,微笑着问:“是鹰前辈?”
    那男人冷眼斜睨着林轩,又灌了一口酒,才大喇喇地命令:“走,载我去一个地方。”
    林轩并不恼怒,只是点头:“好,请上车。”
    那男人由另一边上车,随手把袋子丢到后座上去。
    “鹰前辈已经看过魏先生了?”林轩一边发动车子前行一边问。
    那男人喷着酒气吩咐:“不要叫我那个名字……人间几十亿人,谁能比得上高飞无限的雄鹰?我承担不起那名字,过去是无知,今后绝对不会叫那个名字了,你就叫我罗先生好了,不要再提半个‘鹰’字,我丢不起那人。”
    林轩点头:“好的,罗前辈。”
    车子出了医院,那人伸手向左指:“去湾仔轩尼诗酒店。”
    林轩顺从地驾车,直驶湾仔。
    这位罗先生有着一般的藏族血统,所以林轩能猜到,对方是为藏地那些怪事而来。
    “我见过‘大帝’,也跟他交过手,打了个平手,半斤八两。”罗先生没头没脑地说。
    林轩皱眉,立刻问:“在哪里?在何时?有没有证人?”
    迄今为止,连蒋锡礽都没见过“大帝”,何况是罗先生这个外人。
    “在北极圈的一道巨大冰墙外面,我本来有机会亲手杀了他,但他的喽啰众多,我失去了下手的唯一机会。”罗先生回答。
    “你又如何确定那是‘大帝’?”林轩问。
    罗先生冷笑:“确定?方法很多,但那些都是每个人的**。现在最关键的是,现在必须团结起来消灭‘大帝’,避免更多人受害。”
    林轩为此而感到高兴,毕竟罗先生是强援,己方的力量又壮大了不少,但他同时也知道,每一个向“大帝”公开宣战的都有各自的目的,名义上是合作,最后结果却不一定都能成为朋友。
    到了轩尼诗酒店,两人刚刚下车,就有人迎上来,向罗先生鞠躬:“是罗先生?鲁先生久候多时了。”
    罗先生面无表情,随着那人进去。
    林轩跟上去,那人回头看看,脸上竟然有鄙夷之色。
    到了一扇金色的大门前,那人向罗先生说:“鲁先生请您一个人进去,不能有随从。”
    林轩无奈地停步,罗先生大踏步向里面走。
    只过了几分钟,一队人便急匆匆地迎出来,向林轩鞠躬致歉:“林先生大驾光临,我们必须得出来迎接才对。刚刚那服务生不懂事,我们已经将他除名了。”
    领头的人是个笑眯眯的胖子,眼睛不大,但神光很足。
    “我是鲁丰收
    。”那人主动做自我介绍。
    一群人到了另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厅里,鲁丰收叫了两个女孩子陪着林轩喝酒,自己出去继续忙乎。
    林轩猜到,这些人应该属于江湖世家的“鲁门”。
    鲁门的最先要追述到历史上的鲁班,即公输班。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今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强行说服楚王停止攻宋。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