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回答还算比较满意。也从他口中,知晓了紫河一战更多细节详情,当时这仗还有点危险,李思摩这老狗差点坏事,好在李绩和段志玄两人关键时候力挽狂澜。
    “朕升你为太子右卫率仓曹参军,授承务郎散官。”
    皇帝一下子给他连升四级,不仅职事升了四级,本品官阶也升了四级,一步到位。
    别看右卫率参军,和右卫率仓曹参军,就相差两个字,但一个是从九品下,一个是从八品下,相差四级。
    皇帝又赏赐给李思文一匹御马。
    “怀玉啊,紫河一战,让朕安心了。”
    二十万薛延陀军南下,八万人越过阴山,结果在紫河几乎全军覆没,就算最后还有十四万人退回了漠北,
    可就算如此的漠北霸主,这也是伤筋动骨的损伤。
    更是让李世民吃了定心丸,夷男叫嚣这么些年,其实也就是个纸老虎,银样蜡枪头而已。
    中看不中用的货。
    接下来,唐军诸路齐发,趁胜北上,薛延陀这次必亡。
    李世民感叹着自己这些年果然没看错李绩,这家伙也隐藏的挺深,但仍逃不过他的眼睛。
    而李绩这次终于露出锋芒,这也让李世民可以放心的让武怀玉退居二线了。
    江山代有才俊出。
    独挡一面的将帅也不会缺,
    李靖之后有武怀玉,如今武怀玉之后有李绩。
    如果不是侯君集和薛万彻他们不中用,给了机会不知道珍惜,李世民其实是打算让李绩继续再摁几年的,就算回朝了,也不会一下子这般重用,是要留给太子的。
    李绩的年龄比他大几岁,等到一二十年后太子继位,那李绩也差不多七十岁了,就算辅政几年,也不用太过担心。
    正好扶太子上马再送一程。
    可武怀玉的给他的压力太大,尤其是出了洛阳刺杀案后,李世民不得不提前让李绩顶上来。
    好在李绩表现也不负期望。
    “苏定方那边可以让他加快点速度了,是时候拿下卑沙山城和青泥浦、石马津了了。”
    薛延陀还没攻灭,但在李世民的眼里,灭薛延陀已经不再有悬念,现在就可以提前开始准备征服高句丽,收复辽东和朝鲜。
    这是汉之旧疆,他一定要收回。
    然后挟灭薛延陀和征服高句丽之赫赫武功,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
    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他要以一场盛大的封禅大典,来向天下,向将来后世,证明自己这个皇帝乃是天授,证明自己这个皇帝做的多优秀。
    “只要苏定方能够成功拿下卑沙城,则下一步就可随时出兵夺取积利城,然后威胁辽河下游的重镇建安城和安市城。”
    李世民说起这个就很兴奋,
    无疑武怀玉此前所献以辽南为突破口的策略,皇帝是听进去了的。
    从辽西攻辽河一线,那是正面进攻,那里本就有诸大多城重镇,这十几年来高句丽人又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把这些城镇连起来,组成了一道辽东千里长城。
    正面突破,那无异于去劈砍大盾。
    费力还不讨好。
    但从登莱渡海,沿庙岛群岛侧后方取辽南,那就完全不同了。
    这是个新思路,以前隋朝虽也有水陆进攻,但跟武怀玉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侧重点不同。
    “等卑沙城拿下,就直接设立一个建安州都督府,到时下辖卑沙州、积利州和建安州,
    怀玉啊,你说谁来做这个建安州都督合适?”
    武怀玉心里有不少合适的人选,
    但他却忍住了。
    “我大唐猛将如云,任陛下挑选。”
    李世民对这个回答很满意。
    捋着短须,“召道宗回来,让他先协助苏定方拿下卑沙城,以后辽南就交给他,若是攻卑沙表现的好,那将功赎罪,就让他先检校建安州都督。”
    武怀玉对此当然不会有异议。
    虽然说李道宗这会只怕还在流放碎叶的半路上,但李世民也清楚李道宗并没有真正的谋反,只是被长孙无忌给牵连进谋反案了。
    皇帝顺势借这案子,敲打敲打一下李道宗,顺便杀鸡儆猴,震慑一下这些宗室、皇亲国戚、勋贵大臣们。
    “干脆把执失思力一并召回吧。”
    一个堂弟一个妹夫,敲打一下再召回,更显天恩浩荡,当然这两人一个儒将一个猛将,确实也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还有一点,这两人都不是武怀玉一系的,而他们又刚被长孙无忌定罪流放,回来后当然也不可能跟长孙无忌走到一起。
    武怀玉也挺佩服李世民的,本也是个十六岁起兵冲锋陷阵的飞将军,直来直去的大丈夫,如今却也修成了七窍玲珑心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