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罪已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烹,
    朕在凌烟阁挂上那些功臣、学士们画像,就是时刻提醒朕这江山打下来不易。”
    皇后只是静静的陪在一边,听着丈夫的真情流露,丈夫是一个重情的人,党仁弘犯了罪,但他曾经的功绩也不能抹去。
    “观音婢,朕要回趟长安,当面跟朝臣们商议此事,朕想亲自为他求一条活路。”
    皇后只是劝说丈夫吃点东西。
    次日一早,一夜烦躁未眠的皇帝,顶着黑眼圈,带着满嘴的泡便带着禁军轻骑驰返长安。
    一路赶回长安,顾不得风尘仆仆,
    皇帝立即召集京中五品以上官员到太极展前,
    “朕刚从九成宫赶回来,专为党仁弘之事回来的,
    国家大法,是做人君的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以看做私有之物任情决断而失信于天下。
    但朕想说,法不法外乎人情。
    党仁弘是犯了罪,但他曾为大唐东征西战,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党氏一族为国家牺牲了许多子弟,
    如今他白发苍苍老矣,晚节不保犯下大错,
    大理寺说要诛杀他。
    朕于心不忍,一闭上眼就想起党仁弘为朝廷征战效力二十年,想起党氏随征战死的子弟,
    朕现在想为党仁弘求个情,想要赦免他的死罪,
    可这又是破坏国家律法的行为,这是不应该的,有负于天。
    可朕不忍杀党仁弘,他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罪行,积极坦白主动退赃,朕问诸卿,能不能赦免党仁弘死罪?”
    殿上气氛有些沉重。
    党仁弘的罪行已经传到长安,他贪污掠夺几十万贯的事实也被传的沸沸扬扬,这可以说是大唐建国以来,贪污第一大案。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给出的判罚结果就是处死。
    政事堂宰相们堂议的结果,也是一致认为当杀。
    此案数额巨大,影响力极为恶劣,必须严惩。
    甚至认为要剥夺党仁弘八议减罪特权。
    这个案子必须做成典型。
    大家都没想到皇帝会这么为党仁弘求情。
    很不该。
    皇帝对那些功臣太过纵容,
    前有尉迟恭宫宴争席次打伤江夏王李道宗,差点打瞎一只眼,后又有丘行恭在灵州杀人当街煎食心肝,再有侯君集构陷诬告谋反,
    还有诸如长孙顺德、刘弘基、张士贵等在地方侵占民田、贪污受贿等,皇帝都是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
    现在党仁弘又是如此,
    太极殿前,无数紫绯大臣们一言不发,以沉默表示反对。
    李世民怔怔的看着这幕,
    “朕想在南郊铺草而跪,
    每日只吃一餐素食,向上天谢罪三日,只为换党仁弘的一次恕死。”
    见皇帝声音悲切,
    上次被遣归第,刚重回岗位不久的房玄龄主动站了出来,
    “陛下不可,生杀大权本就为天子所专有,党仁弘确实曾有大功于国,如今陛下要特赦其死罪,一道旨意而已,又何必要自相贬责呢?”
    “陛下,犯罪的是党仁弘,陛下何必反要代他受苦。”侍中杨师道也赶紧道。
    倒是同知门下省事的魏征很不客气的批评皇帝,“党仁弘死有余辜,不杀不足以正国法,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陛下何故把私情与律法混淆?”
    李世民叹气,“朕不忍杀功臣,朕要向天请罪,”
    大臣们纷纷劝说皇帝放弃此举,可李世民也不肯退让。
    一时僵持不下。
    一直劝说到日落西山,长安的闭门鼓都响起来了,
    李世民这才无奈叹气,
    “既然满朝文武都不支持,那朕便不再举行谢罪仪式,”
    顿了顿,皇帝又道,“朕向天下下一道罪已诏,党仁弘一案,朕有三罪,知人不明是其一,以私乱法是其二,赏罚不明是其三,
    这几条弊病,朕要牢记,竭力克服,
    今后再有此类事情,朕不会再犯此错,也希望请位极谏。”
    皇帝亲下罪已诏,也是众人预料不到的,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
    此时皇帝对党仁弘做出最终裁决,“剥夺所有官职爵位和食邑,贬为庶人,长流安南,”
    党仁弘罪当诛,
    但皇帝降罪已诏,就是为党仁弘分担了部份罪责,皇帝免其死罪,也算是以其功勋抵了部份罪刑。
    一个贬为庶人长流安南,大臣们也无法再阻拦了。
    就连魏征也没有正劝谏,这位郑国公看着皇帝,甚至心中突然有一种猜测,皇帝从九成宫驰回长安,
    搞出了这么大的一番动静,
    召集长安所有五品以上官吏,又是要南郊请罪,又是降下罪已诏,
    看似皇帝极为念旧情,顾功勋,但他却感觉皇帝此举更多的不是循私情,而是要正式宣告天下,
    以往那个处处顾及旧日情义的皇帝,以后不会再有了。
    党仁弘一案,是皇帝最后一次循私。
    以后将不再循私,哪怕是那些为国家立下大功勋的功臣,
    诚如皇帝罪已诏中所列的三条罪,皇帝也说了,这几条弊病,将竭力克服。
    魏征望着皇帝,
    越发肯定心中猜测。
    皇帝此番举动,既为他赢得念旧情,顾功勋的仁慈君主名声,又划下一条红线,以后再有人越线,可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魏征觉得皇帝越发的高深莫测了,
    虽一年大半时间在九成行宫,可这位天子的掌控力却越发了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