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引咎辞职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刀子在那划脸,划的鲜血直流的,”老程依然活蹦乱跳的,先前他想去西域波斯做呼罗珊大总管,想去会会举旗鹰的大食人,
    但皇帝没同意,老程现在还是单于大都护兼丰州都督,仍还挂着左羽林大将军衔,
    随着李靖、秦琼等大批开国名将的逝去,老程倒也成了军方望高权重的大佬了。
    武怀玉去瞧了瞧热闹。
    拿刀子划脸的不仅是何力他们,而是得有几百人,都是如今在朝中官爵在五品以上的突厥、粟特、奚、契丹、吐谷浑、党项、高句丽、、新罗、百济等诸族归附在朝为官的,
    他们用蛮夷们的传统,用刀划破脸来表达对太宗皇帝的忠诚和思念。
    今天过后,
    大唐长安的这些蛮夷贵族们,都成疤脸了。
    这忠心倒是很直接的体现在脸上,
    今天以后,
    蛮夷贵族们谁脸上没疤,那就是不够忠诚。
    怀玉摸了摸自己的脸,幸好中原没这么习俗,要不他要是成几朝元老,那不满脸都是疤?
    大疤脸长老?
    葬礼结束,
    回京。
    一路上,大家都很肃静。
    武怀玉脑子里也都是跟太宗这么些年来的往事,历历在目。
    太宗皇帝的丰功伟绩,勿庸置疑。
    绝对能跟秦皇汉武比肩了。
    他留下的贞观盛世,是如此的强盛繁华,
    武怀玉甚至与有荣焉,这个历史的贞观盛世有他的一分功劳,太宗皇帝的贞观多了两年,但户口却几乎翻了一倍,
    更别说太宗终于完成心愿,灭掉高句丽,封禅泰山。
    这个时空的贞观,因为有他,变得更强盛。
    他不仅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更辅助太宗皇帝更进一步,站到了更高的位置。
    皇帝派人请武怀玉同车而还。
    马车上,李承乾希望武怀玉能够以国师身份辅佐他,主持朝政。
    可武怀玉却摇头拒绝了。
    “有国舅和英公辅佐陛下,足以。”
    “臣打算静下心来,安心把资治通鉴补写完我大唐太宗朝篇章,另外还要再撰写一篇《太宗本纪》。”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没有皇帝本纪和大臣的传记。
    武怀玉打算给李世民写一篇太宗本纪,为皇帝写个人传记,把他的丰功伟绩写下来,留传后世。
    “我支持老师来给先皇写本纪,也支持老师的资治通鉴补写到我大唐的高祖、太宗两朝。”
    “但这也并不会影响老师辅佐朝政。”
    “请陛下给臣三五年时间,先专心完成这两件事,辅政之事就交给国舅和英公吧。”
    李承乾没能劝说武怀玉。
    回到长安后,
    武怀玉还真就闭门谢客,专心的写他的书了,他这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连三两日一去中书门下平章政事都不去了,
    长孙国舅主持三省事务,
    但长孙无忌总感觉被制肘,难以放开手脚施展。
    政事堂诸相,已经有一多半的人不是他的人了,连李绩都似有似无的在跟他保持距离。
    长孙无忌找到皇帝,
    “陛下,臣请求召褚遂良还朝,”
    皇帝李承乾看着胖胖的舅父,心里不满,却面无表情。
    “褚遂良贬出京也不过两月,”皇帝提醒舅父。
    “陛下,褚遂良只是被家人牵连,并无大错,如今也贬降处罚过了,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一棒子把先帝选中的顾命大臣给打死。”
    长孙无忌坚持要召回褚遂良,
    连位置都安排好了,吏部尚书。
    中书令高季辅现在兼着吏部尚书一职,如此要职总不能一直兼着。
    “阿舅,是否再等等?朝令夕改,岂是儿戏?”
    “陛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承乾眯起眼睛,细细打量了长孙无忌许久,最后长呼一口气,“既然司徒如此坚持,那就召褚遂良回朝,检校吏部尚书。”
    长孙无忌心满意足离开,
    皇帝看着那肥胖的身影,脸色越来越阴郁。
    相比起老师武怀玉,长孙无忌越来越让他不满了。
    十月,
    褚遂良回到长安,检校吏部尚书,恢复到河南县公爵,重又紫袍金鱼出现在朝堂上。
    这让许多人有些看不懂。
    早朝时,
    皇帝下诏,
    册封妃子韩氏为皇后。
    次日,又下诏追封已逝武良娣为皇后。
    诏封长子陈王李象为雍州牧,
    封次子李厥为梁王,三子李贤为代王。
    这年秋冬,雍、绛、同等九灾出现旱灾、蝗灾,齐、定等十六州水灾。河东晋州等地数次地震。
    好在贞观以来,朝廷各地仓库粮食储备丰盈,各地州县及时的调配粮食,开仓赈济,
    灾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