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福宝的石头1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3章福宝的石头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高粱地里的高粱割下来,一捆一捆地摞在那里,再由女人们把高粱穗割下来,高粱杆晒干了另有用处,高粱穗则开始脱粒,脱出来的高粱米就是农村人最常见的粮食了。
    白棉花摘下来后堆成了一座棉花山,一团一团的棉絮看着像云,让有些小孩子忍不住想扑上去滚一滚,但是这显然那是被严厉制止的,王白藕特意派了一个社员盯着这些棉花,小孩子们都不能靠近的,免得沾走一些棉絮絮丝。
    公社里收的棉花基本都要交到棉站来抵扣今年的公粮,陈有福让王白藕算了算,今年收成很不错,公粮指标都完成了,还有一些剩余,也就是说能给各家各户发一些棉花来,让他们做做被子新衣服什么的。
    陈有福看着这账簿,满意地翘着脚,舒服地说:“今年咱平溪生产大队秋收干出了漂亮的胜仗,咱肯定是今年的模范先进生产大队,社员们也能吃饱穿暖了。”
    别管是吃棒子面窝窝头还是高粱面窝窝头红薯面窝窝头,反正肯定都能吃饱,不用饿肚子。
    想到社员们不用饿肚子,陈有福就满足地叹息,他觉得自己这个大队长没白当。
    如果谁家饿肚子,大人哭着跑来说孩子饿得如何如何了,那时候他的心哪,真是不好受,恨不得挨饿的是自己。
    现在好了,大丰收,想想今年平溪生产大队真是处处顺哪!
    特别是前几天去公社里开会,听说隔壁台头生产大队的收成不咋样呢,想起台头生产大队大队长那张垂头丧气的脸,他就更得意了。
    他这么想着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年前他犯愁的事,那个时候犯愁啥来着?犯愁福宝。
    福宝这孩子……
    他用手指头敲打着桌子,皱眉沉思。
    这次去公社里开会,李书记要高升了,去区里了,当时他还特意问起来福宝,说一定要安置好这孩子,让这孩子过上好日子。
    福宝这孩子可真是有福气的孩子,自打她去了顾家,顾家这小日子真滋润。
    突地,他的心跳了下。
    为什么突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
    福宝这孩子旺人,可能不光旺顾家,顺便连平溪生产大队也一起旺了?
    但是……怎么福宝没去顾家前,平溪生产大队就没被她带旺了呢?是因为聂家对她不好吗?
    陈有福就想起来当时福宝一去聂家,聂老三媳妇就怀上龙凤胎的事。
    他皱着眉头,苦苦冥思,越想越觉得是那么一回事。
    不过想到最后,他自己也迷了,一拍桌子:“算了算了,不想了,这都是没影的事,可能就是封建迷信,凑巧了,凑巧了!”
    ……
    顾卫东没想那些有的没的,用他哥哥顾卫民的话说,他现在就像鬼迷了心窍一样想收棉花,去城里卖棉絮,反正陈有福也没说不让他干,只是让他私底下悄悄的,他就干呗。
    等到各家分了棉花,各家自留地的棉花陆续脱了籽,他就开始张罗着要收了。
    这种事当然不能大张旗鼓地干,得私底下悄悄地干,他开始逐个去找那些和他打过招呼的,第一个就是陈有粮。
    陈有粮一听,就支支吾吾的:“那个,那个……我是有点棉花,但现在没了……我,我用了。”
    用了?
    顾卫东纳闷了,对陈有粮表示很怀疑,但他没说啥,他继续找下一个。
    谁知道一个两个三四个,都这么说。
    顾卫东彻底不明白了:“本来说得好好的,怎么就变卦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回去后把这件事说给了苗秀菊听,苗秀菊冷哼一声:“这里头肯定有鬼,保不准是因为啥事儿,你也别急,先再去别人家看看,我过去打听打听。”
    打听消息当然得从老太太嘴里打听,谁家没个掉光了牙没事拄着拐杖在井台上说闲话的老太太啊,苗秀菊就去了,三下两下打听出来了。
    打听出来后,她可是气得不轻。
    这是有人和她儿子唱对台戏啊,抢她儿子的买卖!
    聂老三家竟然也想干这种事??
    苗秀菊憋着一股子气回去,把这事说给了顾卫东。
    顾卫东当时一愣:“他,他家要做?哪来的本钱?”
    他的本是丈母娘给了一个金戒子换的,是福宝捡了一个老袁头换的!
    聂老三家一穷二白的,哪里来的本钱?
    苗秀菊想想这事儿,觉得不对头,顾卫东一咬牙:“娘,这事我非得搞明白不可,我再过去问问,我就不明白,本来这事儿我就打算干,干得好好的,怎么就被人截了去?他聂老三凭啥!”
    于是这一日,顾卫东狠狠心,跑到了公社商店里,狠心拿着钱和粮票,换了半斤老白干,提着这半斤老白干,他过去找陈有粮了。
    酒哪,这是酒,还是老白干!
    陈有粮看得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