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似乎张再弟他们早就明白了。
像张再弟这样地明末辽东子弟他们亲眼看到了建州女真的崛起。反倒能认清后金军的武力也不过如此。正如张再弟所说真正推动辽东局势展的并不是后金的军事实力而是大明自己的问题大明内部的政治问题才是因而辽事的败坏不过是果罢了。
张再弟也有不少亲戚是辽镇军户。这些年他更接触了不少军事情报黄石只听张再弟恨恨地说道:“就像萨尔浒之战工部给辽东子弟地全都是粗制滥造的兵器兵部也不给辽镇足够的军粮因为他们觉得差不多也能打赢。那些贪墨的官吏他们知道就算惨败也死不到他们自己头上。可是他们却害死了多少人啊!”
张再弟的话中带着明显的憎恨在黄石心中引了共鸣。他点点头道:“泰昌元年沈阳、逢集堡已故熊经略两场野战皆胜几乎收复了边墙内所有失土。一看到辽东局面好转。朝中马上就有人眼红不已然后迫不及待地跳出来给自己人拆台。”
就像熊廷弼连续两次倒霉一样。每次辽事稍有好转想抢功的官员就像一群秃鹫一样聚拢上来争先恐后地想撕扯一块战利品走。
天启六年以来除去黄石的战绩不论东江军两次攻入辽中平原还围攻赫图阿拉兵锋直逼萨尔浒。朝中大臣一看建州似乎快不行了就又开始给自己人捣乱了既然你不肯分我一份功劳那我不搞死你就不算完。
黄石突然朝着海天一线处出愤怒已极的吼声就好像是在面对面地质问那些官僚一样:“你们不给自己人捣乱——难道就会死么?”
……
柳清扬会留下来负责贷款事宜他还向黄石建议应该鼓励这些商人从事海贸。以前长生岛的物产有限但现在既然黄石地势力已经开始渗透入福建那培养自己的海商力量也就是应有之意了大明彻底放开海禁已经有四十年了商人们也都很清楚海贸的利润想必也都会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这个计划很显然会遭遇到无数艰难险阻可是黄石也同意柳清扬的看法。日本长州藩能够提供的也就是一笔启动资金了这个小地方本来也养不活庞大地军队最终要想解决军费问题那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中国的内需、以及中国同其他地区的贸易上。
柳清扬和黄石讨论以后就把那些接受长生岛贷款的商人又聚拢起来过去的政策是根据他们手中的东江镇军票给他们定级别然后再考察他们有没有抵押物如果没有抵押品地话那长生岛贷给他们的翻本款项就会非常少。
“太子少保大人已经被调往福建了他急切盼望你们中的一些人能够同行在南北之间从事海贸……”
柳清扬坐在长生岛老营地会客厅里侃侃而谈。下面满满坐着一屋子的商人他们全都经过长生岛地预先审核人人都有拥军爱国的前科。黄石在京师遇到过地朱九爷和觉华的谷老板也在其中他们两个人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柳清扬的言。
把海贸的良好前景给大伙儿叙述了一番后柳清扬就问这些商人有什么意见没有或者说有什么疑虑没有。
朱九爷不清楚别人都是怎么想的但他自己抛下直隶的买卖来辽东正是存了助东
江镇一臂之力地想法。朱九爷不幸遭遇到山东粮官舞弊案他往返于辽东、山东两地多次但却讨债无门。不过等朱九爷赶到长生岛碰运气的时候。长生岛就让他以东江镇军票为抵押跟他在登州签订了一份借款协定。
这份借款协定上的利息很低只是民间借款的一半左右而且除了这份借款以外长生岛还有附加的规定:那就是如果朱九爷在长生岛购买土产的话长生岛还会给他打折;等他贩运粮食和布匹来长生岛时东江镇左协也会给他加一点利这一减一加就足以抵消掉借款的利息了。
虽然东江镇和山东布政司让朱九爷很是伤心。但经历了和长生岛的交往后他还是对黄石很信任地柳清扬的话一结束朱九爷就当先举手说道:“柳将军多虑了我们又怎么会信不过贵军的话呢再说还有太子少保大人做保只是小民本小力微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柳将军不弃小民还是打算先在辽东、山东等地做些小本经营。等国些年再去福建。”
朱九爷的话引起了几声赞同也引了一些人的沉思。柳清扬等候大家议论了一番才缓缓说道:“本钱问题诸位不用担心长生岛会尽可能地提供贷款而且去福建的这种贷款是不需要抵押品的。”
这些商人在山东、北直隶都有不少关系。而且他们的商业嗅觉也很灵敏何况长生岛也无暇分身自然由他们来从事海贸是最好的。在柳清扬的计划里这些商人肯定是要尽可能地拉拢但虽然黄石同意了柳清扬地无抵押风险贷款计划可仅仅依靠长生岛的力量肯定不足以提供这么多资源。
“太子少保大人还愿意用他的名义为你们做保。”柳清扬说完以后稍作停顿以便让下面的人体会一下这段话的含义他看到了无数条射过来地紧张视线后才不急不缓地继续下去:“如果你们可以从其他地方借款只要利钱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