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非洲战局12,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利由于战争溃败而退出战争,才临时决定去北非作战的。但是当时英军已经增兵马耳他,当时岛上云集上万军队,拥有大量的高射炮火和飞机,和强大的海军,德军无论从空中和海上突击都不可能攻占马耳他。
    现如今更是被江强给看上了,已经注定了马其他岛会再次成为隆美尔北非军团的最大败点之一。就在马其他群岛在进行生死大战之际,北非大陆的隆美尔军团也没有闲着,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准备后,已于今日凌晨向盟军阵营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阿拉曼战役正式打响!毫无疑问,德意联军第一波进攻的部队绝不可能是地面部队,而是庞大无比的作战机群。
    光是第一波次进攻,德意联军便出动了100架轰炸机,400架护航战斗机,拥有超过1600架各型号战斗机的盟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任由德意作战机群肆虐横行,轰炸己方阵地、防线。在雷达站监测到敌情后,短短20分钟时间内,超过700架各型号战斗机便陆续升空迎敌,其中有一半是虎贲空军飞行员驾驶野马战斗机。
    趁着空军部队冲锋陷阵的时机,德意联军集中动用了上千门大炮,开始对盟军阵营的雷区展开了地毯式饱和轰炸。由于在当前时空,隆美尔非洲军团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在杨帆率领华夏远征军抵达北非战区之前,盟军阵营一直都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所以为了挡住隆美尔非洲军团的进攻,英美联军不余遗力的在己方防线前面的沙漠地带埋设地雷.前前后后,英美联军丧心病狂的数百公里长、数十公里宽的广袤沙漠地带埋下了足足100多万颗地雷。它们主要由反坦克地雷组成,其中还混有人员杀伤的步兵地雷,只要是从雷区穿越,在没有清除安全通道之前,不管是人还是车统统都别想跑得了。
    故此,隆美尔非洲军团要想正面突破,就必须得先清理出一条安全通道来,否则光是这数十万颗地雷就够他们喝上一壶了。面对如此广袤无比的雷区,很显然派工兵部队去挨个清理很不现实,不仅效率极低,还极容易遭受地方空军的袭击伤亡惨重。
    所以为了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此番德意联军不仅集中了数量庞大的火炮部队,还动用了十数辆新研发出来的Vs.Kfz.617扫雷车。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军事冲突。交战双方手段尽出,无所不用其极。制造出了许多威力巨大,杀伤力堪称恐怖的武器,比如导弹,比如原子能炸弹,再比如地雷。
    一枚地雷的杀伤力也许不能和导弹、原子能炸弹相比,但是它胜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大量生产。比如二战时,苏联造的盒雷,也就是PMD爆破型防步兵地雷,生产数量就超过了上千万枚,因为数量巨大,着实杀伤了大量德国士兵。当然,世间万物总是相生相克。
    苏联有地雷,德国当然就要研发排雷装备来对付。其中有一种扫雷车,外形奇葩,轮子上套着“大鞋”,专门负责在雷区“行走”,以便踩爆地雷,它就是德国Vs.Kfz.617扫雷车。vs.Kfz.614扫雷车依靠自身重量压爆地雷,为此设计师专门将前方两个巨大的车轮设计成扫雷滚,外缘装有类似履带的活动轮缘。
    轮缘上装有一圈10个宽度的钢制护板,开动起来后,扫雷滚的外缘会转动起来。驱动车辆前进的同时,钢制护板依次碾压地面,从而引爆地下的地雷。这种扫雷车长6.5米,宽3.17米,高度2.28米,全重约55吨,采用一台300马力发动机,行驶速度在15-20千米/小时。
    该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驾驶室、战斗室、传动室和发动机室。驾驶室在车辆最前方,战斗室在车辆中间部位,安装有两挺mg34机枪,用于对付敌方步兵。传动室在战斗室下方,分为左右两个,它们负责将动力传输到两个巨大的轮子上。发动机室在车辆的最后方。
    整辆车都由低硬度装甲焊接而成,厚度为20-40毫米,这已经完全能够抵御地雷的爆炸了。而且车的底部还另外进行了加固,成为整辆车中最厚的部分。Vs.Kfz.617扫雷车的设计是可行的,但是在战争期间并不实用。
    因为车体笨重,速度过慢,转向也相对笨拙,因此它必然是战场上最易被击毁的目标,德国最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被没有进行量产。但是这是后话,Vs.Kfz.617扫雷车还是一款新型装备,正活跃在各处战场用来对付盟军阵营的地雷阵。
    嘣嘣嘣,为了这场正面进攻硬仗,德意联军还真的是下了血本,一千多门大炮火力全开,不要钱的将炮弹轰射在一片片无人的沙漠地带,不断的朝前进行火力延伸。两个多小时的炮击结束后,每门炮都发射了大约300发炮弹。在那段时间里,超过300吨炮弹落到了敌人阵地上。
    事后,关于这次炮击有这样一种传说,就是说意军和德军炮手的耳朵在炮击时那震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