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都在开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点奇怪的反问:“你刚才说的某些七战七捷、登城破敌的功臣,难道不是甘肃镇参将达云?”
    卧槽!次辅王锡爵本来正一边喝茶一边看戏,听到这里,忍不住一口茶水喷出来。
    原来七战七捷的功臣不只是林泰来一个人,还有一直跟随林泰来左右的达云!
    就连风险很大的登城,达云也是紧跟在林泰来后面第二个登城的。
    砰!王三气得猛然拍案,正要说什么。
    却又见首辅申时行喝道:“诸位不要再戏闹了!议论封赏正事要紧,先说将官!”
    如果围绕林泰来讨论,只怕一上午也吵不完,干脆就先易后难。
    参战将官的封赏很容易定下来,原先是副总兵的升为总兵,原先是总兵的加品级。
    比如麻贵终于升回了心心念念的总兵,而本来就是总兵级的李如松,职官则从从一品都督同知升为正一品左都督。
    在武官的职位上,李如松算是升到头了。
    再加上一个镇守辽东二十年的父亲李成梁、在蓟镇担当副总兵的弟弟李如柏,难怪有人议论李家兵权太盛,而且还环绕京师,潜在危险系数很大。
    申首辅摇摇头,肯定马上就会有人弹劾李成梁,但这次真不能继续包庇了,也是为了李成梁好。
    说完将官的事情,一直憋着话的王三迅速提议说:
    “吏部验封司上疏进言,以林泰来之功,可以加恩封爵。
    爵号拟定为宁夏伯或者朔方伯,对此我深以为然。”
    王三家屏把这个提议抛出来后,申大、王二、赵四却都陷入了沉默,久久没有吭声。
    林泰来到目前为止,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里,都没有对封爵明确表过态。
    所以无论亲近林泰来的申大、赵四,还是大聪明王二,都揣测不透林泰来的心思,所以不知道应该如何表态。
    正常情况下,封了爵就是武官勋贵那边的人了。
    在文官这边即便不是前途彻底断绝,起码也是难有寸进了。
    在朝会上站班,也只能站在西班,与东班文臣相对――如果以后还有朝会的话。
    而且有很多重要朝议,根本不会请勋贵过来参与决策。
    所以在当今文臣掌握政治实权的背景下,放弃文官体系里的前途,就等于放弃执政权力。
    但封爵也不是没好处,世代尊贵、与国同休的荣耀,也不是一般人能抵抗的。
    文臣的子孙不一定还能身居高位,两三代后家族没落的情况比比皆是。
    但伯爵的子孙一定还是伯爵,只要大明还在,就能保证家族富贵。
    而且伯爵比文臣更“超然”,在文臣体系里还不一定能爬上去,爬上去也可能会跌落。
    反正两种选择都有各自好处,谁也不敢确定林泰来会怎么选。
    赵志皋暗暗叹气,林泰来一直不明说想法,他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表态。
    虽然拼着老脸插科打诨强行拖延节奏,但不可能永远拖下去啊。
    正在这时候,有中书舍人来禀报,文书房内少监孙永来送奏疏了。
    看到走进文渊阁的孙永,申首辅疑惑的问道:“今天奏疏只有这么少?”
    奏疏数量日常都是三位数的,而今天孙永手里的奏疏怎么只有半尺高?
    孙永苦笑道:“这些只是林泰来一个人的奏疏,首揆还觉得少么?”
    阁老们:“.”
    可能是幻听了,听到了天雷滚滚的声音。
    虽然还没看奏疏里内容,但凭借经验也知道,这些奏疏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们还在这里商议如何安排林泰来时,林泰来竟然主动掀桌子了!
    申首辅突然大喝道:“关门!”
    门外值守的中书舍人手脚十分麻利,迅速把文渊阁大门关上了。
    来送奏疏的孙永刚转过身,就差点撞上了严丝合缝的门板。
    “?”孙永不解的看向申首辅。
    而申首辅指着放在案上的奏疏,和颜悦色的对孙永说:
    “孙少监!不要着急离开,这些奏疏想必甚为敏感,我等外臣不便处置。
    还望孙少监把这些奏疏也取走,直接送到司礼监,请诸大进献给皇上圣裁。”
    孙永:“.”
    你们完全没打开看过,就知道这些奏疏“不方便”了?
    “我将这些奏疏送至内阁,正是大之意。”孙永还是解释说。
    阁老们把奏疏简单翻了翻,于是申时行又道:“现在内阁已经看过,可以将奏疏还给诸大了。”
    孙永感觉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传递奏疏的工具人,实在太难了。
    官僚主义弥漫宫廷,遇到难事只会踢皮球。最惨的是,自己就是那个皮球!
    作为一个有着无数恶劣先例的人,林泰来回京后的一举一动,都被人进行仔细研究。
    不只是文渊阁开会,在别的地方也有人针对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