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未曾察觉的情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小叶,这个是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这些都是基础......”
    “明白,钱老师,缺一不可,要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钱老师内心:嗯?反应这么快?)
    “采访前要做好案头准备工作,了解背景资料,设计好问题......”
    “好的,钱老师,我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是我想提的几个问题方向,您看看是否合适?”
    (钱老师看着叶晨递过来的提纲,条理清晰,直击要害,内心:这......这比有些老记者想的还周到?确定这是个新人?)
    “写消息要注意倒金字塔结构,导语要抓人......”
    “钱老师,您看这样写可以吗?“本报讯,某某地于今日发生某某事件,造成某某影响,目前原因正在调查中”......”
    (钱老师看着几乎无需修改的导语,内心一阵麻木:这上手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更让钱老师吃惊的还在后面,叶晨对新闻线索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敏感,往往能从别人忽略的细节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点。
    出去跑采访的时候,他提问精准,善于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既能套到话,又能把握分寸,从来都不惹麻烦。
    回到报社写稿,这家伙的笔头更是快的惊人,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文字干净利落,却又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往往一气呵成,无需太大改动就能直接上交。
    有一次,部门接到了一个棘手的舆论监督任务,涉及到某单位的关聊问题,派去的几个记者都感觉到无处下嘴,钱老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叶晨去跟一下。
    结果叶晨交上来的稿子证据扎实,逻辑链条完整,批评鞭辟入里却又完全基于事实,看的钱老师和新闻部主任都暗自叫绝。稿子发出来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问题解决也得到了迅速解决。
    作为新闻部的老人,田老师忍不住私下里对新闻部主任感慨:
    “主任啊,您这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个宝贝?这哪是实习生啊?这水平,这老练程度,简直像个干了十多年的老记者!一点就透,一学就会,还会举一反三,最重要的是那只笔杆子,太硬了!这家伙,天生就是干媒体的料子!”
    新闻部主任也松了口气,继而喜上眉梢,他原本以为这是个负担,却没想到捡来个大杀器。他拍了拍钱老师的肩膀,说道:
    “老钱啊,还是你有福气啊,带了这么个省心的徒弟。你好好带,这可是咱们新闻部未来的顶梁柱!”
    叶晨听到这些赞誉,也只是谦逊的笑了笑,继续埋头处理手头的稿子。对于他而言,这不过是在重操旧业,将另一个世界里磨练出来的技能在这个世界再次施展而已。
    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他享受着这种深入一线、触摸时代脉搏的感觉,这远比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更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和社会深刻理解。在省报的实习对于他而言,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省报新闻部,作为省城舆论的核心阵地之一,这里从来就不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池塘。办公室政治、人际关系的微妙博弈,在这里,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
    那些混迹多年的老油条们,一个个早已修炼的精明世故,表面上一团和气,可是背地里却可能是暗流涌动,找准机会就会给竞争对手或者是看不顺眼的人,使个绊子、挖个坑,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不过这群深谙生存之道的老江湖,一个个早已修炼的精明世故,深谙办公室政治的精髓,拜高踩低,看人下菜碟。
    他们像经验丰富的猎人,在“出手”或者“得罪人”之前,总会下意识的,先掂量掂量对方的分量,盘算一下其背后的关系网。
    那些没有根基,没有背景的新人,往往就成了他们彰显存在感,转移压力或是攫取利益的牺牲品,即便是被坑了,也只能是自认倒霉。
    而叶晨很不巧,或者可以说很巧,他恰恰不属于那种可以随意拿捏的倒霉蛋。他所在的实习岗位是省作协主席黑老亲自出面,一个电话打到报社高层敲定的。
    这件事情在省报领导层并非秘密,稍微有点人脉或者是消息灵通的老资格编辑记者,或多或少的都有所耳闻。
    黑老在省内文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面子省报领导必须给,而且要给足。因此,但凡脑子清醒,懂得察言观色的老油条,对于叶晨这个省报新来的实习生,都会保持着一种客气,甚至略带疏远的观望态度,绝不会轻易去
    找不自在。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从不缺自视甚高,消息闭塞或者干脆就是不长眼,不信邪的“愣头青”。
    新闻部就有这么一位,名叫刘志强,三十多岁,仗着自己资历老,在部门里也算是个“小能人”,写了几篇有点影响力的稿子,便有些飘飘然,惯会生,尤其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