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村里的半大小子,把孙少安的事迹编成了顺口溜满村的传唱:
“孙少安真神气,打得媳妇儿满地跑;孙少安真窝囊,媳妇儿跑了哭断肠......”
这件事情也不知道背地里是谁在推波助澜,孙少安猫在自家的窑洞里,三天都没有出门。第四天半夜,他扛着锻头去了田福堂家的自留地,把刚出苗的玉米全给刨了。
天亮时,田福堂看到自家地里的满地狼藉,冷笑了一声,面带不屑地说道:
“哼,怂货!”
县妇联送来调解书的那天,孙少安正在河里洗衣服,胰子沫子顺水流走,像是他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怨恨。文书刘根民念完了条款,特意加了句:
“少安,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支付子女的抚养费每个月10块钱,这笔钱将来你得掏,毕竟那是你的种。”
孙少安气哼哼地把湿衣服掉进了盆里,没好气地回道: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刘根民的眼中闪过一丝鄙夷,曾经,他一直把孙少安这个小学同学当成个人物,现在看来,他跟村里的赖子没什么区别。只见他不急不缓地说道:
“可以从粮款里扣,公社已经批了。”
孙少安的脸黑得跟锅底似的。也就是说,这笔钱不是他想不掏就能不掏的,甚至都不会经过他的手。
河边洗衣服的婆姨们都哄笑了起来,大家也都看不惯这种打自家婆姨的男人,有人故意学舌道:
“从粮款里扣呦.....”
孙少安赤着脚站在河水里,感受着那份冰凉,看着扔到河里的调解书随着水流飘远。水波荡开,一圈圈涟漪,映出天上的流云。
此时,他突然想起田润叶过门那天,貌似天气也不错。当时是金俊武家用驴车把她送来的,她脸上还带着像山丹丹花一样的笑容。
孙少安捧起河水用力抹了把脸,口中喃喃自语道:
“狗屁的婚姻法……………”
这天,杜莉莉来到单位上班,主编交给了她一个任务。黄原市出了一位很有名的作家,目前在国内风头正盛的中篇小说《少年犯》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听说这部小说都改编成电影了,过几个月就要上映。
《黄原文艺》想在他们的报刊上转载这篇小说。经过局长的沟通,得知这部小说的作者叶晨此时正在黄原大学中文系就读。
主编希望杜莉莉前去沟通转载事宜,毕竟作为一名女同志,尤其是青春靓丽类型的,在沟通这一块有着先天性的优势。
黄原大学的梧桐大道洒下细碎的光斑,杜莉莉推着自行车边走边看门牌号。中文系的红砖小楼藏在槐树林里,下课铃响时,抱着书本的学生涌了出来。
“同志,请问你认识叶晨同学吗?”杜莉莉拦住了一个带着校徽的女生。
女生朝着不远处努了努嘴,轻声说道:
“那个呢,穿蓝格子衬衫的那个。”
杜莉莉顺着方向看去,看见个清瘦的青年,正蹲在花坛边,帮着身边一个女人系鞋带。他身边站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手里捧着两本上课的教材,鬓角汗湿的碎发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杜莉莉走上前掏出工作证,笑着对叶晨寒暄道:
“叶晨同学您好,我是《黄原文艺》的编辑,我叫杜莉莉。”
叶晨系好了鞋带站起身,上下打量了一眼杜莉莉。通过交谈了解她的来意后,微笑着说道:
“正好饭点了,这是我爱人贺秀莲。不介意的话,一起吃个便饭吧,食堂今天有羊肉臊子面。”
三人打完饭后,在食堂的角落落座。面汤热气氤氲中,叶晨把饭缸里的肉臊子全都拨到了妻子碗里。
注意到杜莉莉有些诧异的眼神,他笑着解释道:
“我妻子生完孩子后身体一直不大好,需要多补补。”
杜莉莉不由得在心中感叹:同样都是做丈夫的,孙少安拎出来和叶晨一比较,简直是给人提鞋都不配。
叶晨嗦了一口面,咬开了一瓣蒜,一边咀嚼一边说道:
“转载的事情好说,就是在版权页上注明原载于《魔都文艺》,杜编辑是行内人,这点不用我说你应该也明白。对了,我没听错的话,您应该是原西县人吧?”
杜莉莉先是一愣,随即开口问道:
“我初中和高中都是在那边上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旁的贺秀莲噗嗤一声笑了。来到黄原后,她一直在适应这边的口音,只见她柔声解释道:
“你刚才说‘臊子面’带拐弯儿音,只有原西城南那片这么讲话。”
叶晨喝了口面汤,和妻子对视了一眼,对杜莉莉问道:
“既然你是从原西县高中毕业的,那你认识田润叶吗?她跟你也是一个学校的。
杜莉莉的筷子没拿稳,“啪嗒”一声掉在了桌上,有些惊喜地回道:
“认识,怎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