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关系是要维系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力的时候,现在配合一下工作,结个善缘,或许将来就能用得上。
    接着,叶晨光又宽慰起老丈人关于对露富的担心:
    “至于您怕被人惦记,这个嘛......时代确实不一样。在南方那边有个养猪的叫黄文新,一九七八年就成了万元户,当时报纸都登了,这是光荣,是国家鼓励劳动致富的榜样。
    咱们凭自己双手光明正大挣来的钱,偶尔配合政策“光荣”一下,问题不大。说不定这还是件好事呢。
    而且过几年政策更活了,向农转非户口这类事情,可能就需要村里公社出具证明,盖章同意。到时候现在这点配合,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叶晨的这番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贺耀宗的心结。他仔细琢磨着女婿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光想着藏富避祸是旧眼光了。
    如今,政策鼓励致富,与村里和公社搞好关系,也是为将来铺路。尤其是女婿,最后那句关于农转非的暗示,更是让老汉心头一动。
    挂断了电话,贺耀宗脸上的愁容散去了。回到家后,他对着还在等待消息的徐治功和田福堂点了点头,语气平和了许多:
    “徐主任,福堂老弟,我想通了。既然是公社的需要,也是为了宣传,那这个富裕户我家就当了吧。至于需要咋配合,你们说我照办就是。”
    徐志工和田福堂一听,顿时喜出望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贺耀宗的决定,不仅解决了公社的难题,也为双水村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一个伏笔。
    四千会期间,原西县城仿佛划分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些来自各公社各大队的普通社队干部,比如石圪节公社的徐治功,依旧遵循着往年的惯例,自己背着铺盖卷前来报到。
    七八个人挤在一间有小学教室临时改层的宿舍里,睡在硬板床或者课桌拼成的床上,条件简陋,洗漱都要排队。
    而那些被推选出来的富裕户们,则是享受到了前所未有,非比寻常的礼遇。他们被统一安排住进了县招待所,两个人一间房,房间里不仅有干净的床铺,甚至还配备了在当时看来非常稀罕和奢侈的沙发。
    这些人吃饭也不用去大食堂排队,而是在招待所专门开设的小餐厅里,有专门的炊事员为他们做饭炒菜。
    在社会物质条件尚且普遍匮乏,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奔波的背景下,这些率先通过劳动致富的农民,实实在在的感受了什么是尊敬,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而又略带拘谨的光彩。
    会议间隙,当他们胸前佩戴着印有代表证三个字的醒目红纸条走上街头时,立刻就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连那些身为公家人,每个月有固定几十元工资收入的人们,都忍不住用羡慕,甚至略带嫉妒的眼光打量着他们,私下里议论纷纷:
    “瞧瞧人家!这才叫本事!咱们辛辛苦苦干一辈子,怕是也未必能攒下五千块钱哩!”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过去,村里最受尊敬的是那些积极分子、劳模之类的先进分子先进分子;而现在,越来越多仰慕的目光,开始投向了那些腰包里实实在在揣着钱,有能力改变自身
    和家庭命运的能人身上。
    贺耀宗老汉被安排和柳岔公社的一个富裕户胡永合住在县招待所的同一间房,这个胡永合是个靠搞长途贩运发家的人物,算是个见识过风浪的“真老钱”。
    据胡永合自己唾沫横飞的夸耀,他生意做的很大,可以一次性包下现运输公司的两辆大卡车,跑到省城或者中部平原的产粮大县去拉面粉,然后运回缺粮的山区各县贩卖,一趟下来,每袋面粉能净赚四五块钱。
    胡永合性格张扬,喜欢吹嘘。据他所说,他这买卖做的风生水起,今年他还准备更进一步,办个罐头加工厂呢。他气派很大,抽着带过滤嘴的香烟,得瑟的不行。
    起初胡永合对看起来就是个普通庄稼老汉,靠着祖传手艺做醋的贺耀宗,是有些看不起的,言语之间,不免带着点优越感,觉得这老头凭什么能和自己这个做大生意的人平起平坐,同住一屋?
    然而,这种轻视的态度并没有持续多久,也不知道这个家伙从哪个渠道,偶尔听说了贺耀宗的小女婿竟然是叶晨,那个在陕省文坛声名鹊起的大作家,而且还是省报的记者。
    这个消息像是一道闪电,瞬间改变了胡永和的态度。他虽然有钱,但是内心深处,对于叶晨这种有名望,有文化,尤其是在省报这种权威媒体工作的“笔杆子”,还是存着几分敬畏和巴结之心的。毕竟钱能通神,但是名声和话
    语权,有时却是钱难以直接买到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