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一对浪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路的时候,他忽然听得一个消息:魔都那边木耳价钱金贵,一斤能卖二十好几块!
    这“情报”让王满银心头一热,立刻动了跑去魔都贩一趟木耳的念头。本地的木耳收来才几来块钱一斤,这一转手,可是实打实的翻倍利!
    他拿着仅剩的百十来元,立马托一个相熟的生意朋友弄来一批木耳,兴冲冲地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头一回跑这么远的地方做买卖,他非但不怕,反倒张狂得很,仿佛那白花花的利润已经攥在了手心里。
    可一到魔都,王满银就傻了眼。这里的木耳价钱,远没有传说的那么高,自由市场上顶多卖个十四五块。更要命的是,他拿不出自产证明,刚下火车,货就被扣下了。公家按牌价收购,一斤只给十三块。
    这可真是倒了大霉,这一趟下来,赚的那点差价全特么搭在路费和吃喝上了,找谁说理去啊?!
    王满银碰了一鼻子灰,像只被打慌的野狗,灰溜溜地逃离了这座让他心寒的大城市。
    当王满银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黄原时,年关已经近在眼前了。往常年景,他总会在腊月二十前后就赶回罐子村,身上多少揣着几个钱,还能给猫蛋和狗蛋扯上几尺布,或是买挂小鞭炮。
    孩子终究是自己的骨血,他心里是亲的,只不过一年到头在外浪荡,大多时候也记不起自己还是个爹。唯有到了年根底下,那份为人父的责任感才像是被冷风突然吹醒似的,冒一冒头。
    可眼下,别说给孩子们置办点什么,就连他自己那张回罐子村的火车票钱,都掏不出来了。
    王满银像只无头苍蝇,在省城冷清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晃荡。寒风像刀子似的,刮得他缩紧了脖子。
    坐不起公共汽车,只能靠两条腿,从这条街走到那条街,直走到脚底板又酸又麻,才不得不返回那个临时栖身的火车站候车室。
    年节逼近,候车室里一天到晚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他往往要等上老半天,才能眼疾手快地抢到一个空位。一旦坐下,屁股就像生了根,再不敢轻易挪动,生怕一离开,那点儿立足之地就被旁人占了去。
    他就这样在省城一天天地推着。每天只敢去自由市场买几个硬邦邦的馒头填肚子。偶尔,也会拉下脸皮,跟卖菜的老农软磨硬泡,花一分钱买上两根蔫了吧唧的大葱,就着冷馒头啃,算是开了荤腥。
    大年三十的夜晚,喧嚣的候车室终于一下子清静下来。除了少数几个像他这样有家难回的,就只剩下一些实在走不了的旅客。
    大年三十傍晚,黄原地官员田福军心里记挂着那些因各种原因滞留在火车站、无法归家团圆的旅客。
    他特意嘱咐机关食堂赶制了一批饺子,用一个个铝制饭盒仔细装好,亲自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在暮色中前往火车站候车室慰问。
    当田福军一行人提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走进候车室时,原本沉寂压抑的空间顿时活跃起来。疲惫不堪的旅客们纷纷围拢过来,脸上写满了惊喜和感激。
    田福军亲切地将饭盒??递到大家手中,说着暖心的话,问候着每个人的情况。
    王满银缩在角落的长椅上,正饿得前胸贴后背,闻到那诱人的猪肉白菜馅儿香味,立刻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挤进人群。
    当他从田福军手中接过那盒沉甸甸、热乎乎的饺子时,受宠若惊,脸上的笑容瞬间绽放,皱纹都挤在了一起,活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他忙不迭地弯腰点头,嘴里反复念叨着:
    “谢谢领导!谢谢青天大老爷!”
    田福军这些年在地区工作繁忙,很少回双水村,加上王满银常年在外浪荡,形象气质与在村里时大不相同,因此田福军并未认出,眼前这个笑容夸张,略显潦倒的中年汉子,正是孙玉厚家那个不成器的女婿。
    现场,黄原日报的记者正跟随采访拍照,记录地委领导关心群众的新春佳话。
    在拥挤的人群中,就数王满银的笑容最是灿烂、最具感染力,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镜头,按下快门,将王满银与正亲切递过饺子的田福军一同框进了画面。
    第二天,黄原日报的头版上,赫然刊登了这张充满温情的照片。照片说明写道:“大年三十,地官员田福军亲切慰问滞留旅客,与返乡群众亲切交谈。”
    画面中,田福军面容和蔼,而旁边的王满银,笑得见牙不见眼,成了这幅“官民鱼水情”主题照片中最醒目的注脚。
    王满银可不管那么多,乐得嘴巴咧到耳根,端着一大饭盒饺子就缩回到角落的长椅上。他也顾不上烫,狼吞虎咽地往嘴里扒拉,吃得呼哧带响,仿佛要把这几天的饥寒全都补偿回来。
    正吃得酣畅,他才注意到旁边座位上还有个女人,也端着一盒饺子,吃得飞快。
    奇怪的是,这女人吃饺子时,还用胳膊紧紧夹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提包,好像生怕别人抢了去。
    王满银心里哼了一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