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黄灿灿料想的没错。
卞副台长还真是在等她。
卞筠穿着中年女人常见的过膝长裙,外面罩着一件咖啡色的薄款针织衫。
这种夏日穿搭,在学校老师还有党政女干部身上见到最多。
不过卞筠是副...
俞弦的新画,比她想象中更难下笔。
但她知道,只要她愿意,她总能画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她坐在画室里,窗外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落在画布上,像是为她铺开的一道光。但她却迟迟没有动笔。
那幅画的构思,她已经在心里酝酿了很久。画的是一个老人,站在路灯下,手里拿着一封信。她想画的,不只是这个画面,而是画面背后的故事??那个老人是谁,他为什么站在那里,他在等谁,他手里那封信里,藏着怎样的回忆?
她开始翻看之前的笔记,那些她在城市角落里记录下的故事,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像是一条条通往记忆深处的路。
她想起在养老院遇见的那位九十七岁的老人,他曾对她说:“我年轻时喜欢过一个姑娘,她喜欢听我拉二胡,我答应她,要为她写一首曲子。可后来她走了,去了另一个城市,再也没有回来。我没能写完那首曲子,但我一直记得她。”
她想起在医院门口遇见的那位母亲,她坐在长椅上,手里攥着一张化验单,眼里满是疲惫,却依然带着希望。她说:“我儿子在做手术,我不能倒下,我要等他出来。”
她想起在工地遇见的那位中年男人,他坐在钢筋堆旁,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他说:“这是我女儿,她去年考上了大学,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她毕业。”
这些故事,像是一颗颗星星,点亮了她的画笔,也点亮了她的心。
她终于动笔了。
她先画下了那盏路灯,灯光温暖,像是在黑夜中为谁点亮的一束光。然后,她画下了那个老人,他的背影有些佝偻,手里拿着一封信,眼神望向远方,像是在等待,也像是在回忆。
她画得很慢,每一笔都带着情感,像是要把那些故事,一点一点地注入画中。
陈着站在她身后,看着她画画,没有打扰她。
他知道,她在画的,不只是一个画面,而是一段人生。
几天后,画终于完成了。
她在画的角落,写下了一句话:
“我们都在等待一个人,能听懂我们的故事。”
她放下画笔,长舒一口气。
她知道,这只是新的开始。
她会继续画下去,画他们,画她,画这个世界。
她会用自己的方式,一直走下去。
而陈着,始终在她身边。
他们一起走过风雨,也一起走过晴天。
他们一起看过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一起走进彼此最深的心里。
他们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但他们有彼此,有画,有生活,有爱。
而这就够了。
---
俞弦的新作品很快在圈内引起了关注。她的画展在市中心的一家画廊举行,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人在那幅“路灯下的老人”前驻足良久,有人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故事,也有人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仿佛被画中的情感击中。
陈着站在人群后方,看着俞弦被记者围住采访,她穿着一袭深色长裙,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她的声音很轻,但每一句话都像是从心里流出来的。
“我想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状态。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一个理解我们的人,等待一个能听懂我们沉默的人。”
“那封信,或许是一封永远寄不出的信,但写信的人,依然愿意把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放进那张纸上。”
“因为,写信本身,就是一种相信。”
画展结束后,那幅画被一位老者收藏了。他没有留下名字,只在留言簿上写了一句话:“谢谢你画出了我这一生。”
俞弦看着那句话,眼眶有些湿润。
那天晚上,她和陈着走在回家的路上,夜风微凉,城市的灯火在远处闪烁。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画里那个老人?”她轻声问。
陈着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上扬:“如果变成那样,我也希望身边是你。”
她笑了,轻轻靠在他肩上。
他们走过一条又一条街,仿佛在走他们的一生。
---
几个月后,俞弦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语气却很温和:“俞小姐,我是之前收藏您那幅画的人。我想见您一面,可以吗?”
她答应了。
那天,她一个人去了对方约定的咖啡馆。推开门,她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
“坐吧。”老人微笑,“谢谢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