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大家都在“等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话做宣传:“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只是答题机器,更是懂得倾听的人。”这让当年嘲笑她“不务正业”的同学大跌眼镜。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某天清晨,林浅收到一封匿名邮件,标题只有两个字:“警惕”。内容是一份剪报拼贴,把她与几名激进社会活动家的照片并列,配文称“借心理之名,行煽动之实”,还暗示“萤火计划”涉嫌非法集会、传播负面情绪。
    她冷笑一声,截图转发给律师朋友备案,顺便发了个朋友圈:“原来让人说出真话,也算颠覆?那我认罪。”
    苏晴评论:“别理疯狗。真正害怕的,是那些一辈子都不敢面对镜子的人。”
    风波并未停止。一周后,一篇题为《警惕“情绪泛滥”对青少年价值观的侵蚀》的评论文章出现在某官媒公众号,虽未点名,但矛头清晰指向“某些打着人文关怀旗号的心理干预项目”。
    林浅没有回应。她只是在当天傍晚,发布了一条短视频??画面里是贵州山区孩子们围坐一圈,轮流朗读自己写的诗。没有控诉,没有愤怒,只有一颗颗小心翼翼袒露的心:
    “我想变成一阵风,吹散妈妈头上的白发。”
    “如果我能许愿,我希望爷爷的拐杖能变成翅膀。”
    “我不是最聪明的学生,但我是同桌难过时第一个递纸巾的人。”
    视频结尾,她面对镜头,声音温和而坚定:“有人说我们在制造脆弱。可我认为,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大的勇敢。如果我们连悲伤都不能表达,那所谓的坚强,不过是麻木的代名词。”
    这条视频一夜之间转发超百万。连一向保守的教育论坛都有教师留言:“我们天天教孩子写议论文,却从不教他们写真心话。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缺失。”
    一个月后的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林浅作为唯一基层代表发言。会场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人。
    她没有用PPT,只带了一只旧铁皮盒??正是阿?班级那个“秘密树洞”。她打开盒子,从中抽出十几张纸条,一一念出上面的内容。有的字迹工整,有的涂改多次,有的甚至带着泪痕。
    念完最后一张,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这些不是案例,是生命。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曾在黑暗中摸索笔尖的孩子。他们不需要拯救者,只需要一个可以说‘我不好’而不被指责的空间。”
    台下鸦雀无声。
    良久,掌声如潮水般响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站起来,声音哽咽:“我教了五十年心理学,今天才真正明白,治愈始于倾听,而非诊断。”
    会议结束后,多家媒体围上来采访。有记者问:“你觉得‘萤火计划’能走多远?”
    她想了想,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觉得‘说出来会被笑’,我们就还得走下去。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不再吞没那些微弱的声音。”
    回到住处已是深夜。她打开阳台门,迎面扑来一阵清凉的风。远处高楼依旧灯火通明,像无数双不肯闭上的眼睛。
    手机震动。是陈小雨的消息:“阿?寄来了新信。她说,她梦见妹妹牵着她的手,笑着说‘谢谢你记得我’。她现在每天都会对着井口说话,告诉妹妹学校的事、天气、她交的新朋友……她说,虽然妹妹不会回答,但她再也不怕那口井了。”
    林浅望着星空,轻轻回了一句:“那就继续告诉她吧。有些人走了,但他们的名字,值得被一遍遍提起。”
    她转身回到屋里,打开文档,新建一页,写下新的标题:
    《当我们开始书写,我们就不再是命运的抄写员》
    窗外,黎明前的最后一片darkness正缓缓退去。新的一天,正随着千万个即将被说出的故事,悄然降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