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博物馆战车园里。而兰芳得到的那辆放在兰芳首都新昆仑的博物馆里,则是为数不多的出口西班牙的E型。
在德国装甲兵中,一号坦克的外号叫“小老鼠”。这个外号是林汉取的,出于一种恶趣味,他和汉娜给德国开发的每一款坦克都取了动物的外号。
作为坦克,德国陆军专门生产的一号坦克全部数量加起来不到八百辆。不过作为火炮牵引车和弹药输送车。由其车身改进而来的,六吨级的变形车装甲牵引车却生产了三百余辆。一号坦克本身基本没有参予西线的法国战役,但其变形车,装甲牵引车却大量地出现在法国战场上,主要的任务是充满火炮牵引车和弹药输送车。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法国战役时,德国装甲兵手中的坦克数量十分充足,所以防护薄弱的一号坦克并没有被送上战场。倒是该型坦克的各种变形车,其最有名的一种变形车,是安装了2X4八联装火箭炮的自行火箭炮车。在法国战场,其发射时的尖啸声给英法联军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得到了希特勒的手风琴的外号。
二号坦克发展史
二号坦克是193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到1941年彻底关闭生产线为止,总计生产了一千六百辆,是一年战争中德军装甲兵重要的主力。
1932年希特勒提前半年上台后重点抓的开发项目之一。首先,德国机械所的人,按照汉娜提出三大指标,更改了德国坦克的发展计划,作为第一优先开发的项目,为此甚至不惜停止了原一号坦克的开发去直接抄袭维克斯坦克,而将全部的人力集中到这个13吨坦克开发项目上。
二号坦克是作为轻型坦克立项,为四人车组,火炮为一门40毫米/60倍径坦克炮。设计重量为13吨,改进型加强防护增加到十五吨,在德军中,其被称为野猫坦克。
该坦克除了初期因为火炮产量不足,暂时使用过13毫米测距机枪替代火炮供坦克兵训练使用外,其武器一直都在用那门40/60倍径的坦克炮。
这门PAK3640/60坦克炮,由于和著名的博福斯高炮使用同一种炮管,早期由于炮管产能不足,以军备计划中优先给博福斯高炮让路的原因,产量一度受到限制,不得不花费外汇从瑞典进口了四百根同类型的炮管补充。
第一辆样车在1934年四月就已造出,共有五辆,而后进行了严格的反复测试。第二年五月就已定型绘制生产图纸,九月生产线准备完毕开始量产,十月第一批五十四辆二号坦克走下生产线。
由于有穿越者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正确”的开发方向,从A型到D型,除了装甲逐渐加厚,以及在机械结构设计上进行细微的调整,增加了高射机枪外。该型坦克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改进。
E型是试验型,产量只有三辆,体重增加到20吨~25吨之间,主要目的是为了测试更大的重量对悬挂系统的伤害程度,以便为下一代的三号坦克开发提供经验。不出人所料,这三辆坦克在进行超载试验后车体内部结构都严重受损。只能报废。不过事后三辆样车都被封存保留,多年后被送进德国的战车博物馆。
F型一年战争结束后开发出来的,和前面诸多型号不同,该型对悬挂系统进行了重型的设计,同时更换了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名义上叫F型,实际上除了车身还是用二号坦克的车身外,车子的内部结构和其他型号的二号坦克已大不相同,该型坦克被命名为山猫。
依照原先的开发思路。这款坦克被定位为侦察坦克。
不过F型产量极少,仅生产了二十五辆就被叫停。主要原因是这时德国已开始全新的E战车通用底盘计划,同时对坦克的运用思路也有所变法,侦察坦克的任务被计划中的步兵战车替代。
F型产量虽少,却有幸参加了战争——以色列是F型唯一的海外用户。以色列建国时,德国“大方”地援助了他们一批“多余”的装备。有二十辆二号F型山猫坦克被送到以色列,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和第二次中东战争。
二号坦克身上,可以看到后来德国方面“通用底盘”思路的雏形。该型坦克在设计生产之初,就考虑到了诸多变形车的开发。
在德国装甲兵的作战思路中。二号坦克是做为三号坦克的辅助补充,而其相对造价底廉的底盘,而被广泛地用安装各类型的火炮,其变形车有多种。
如安装了75毫米/24倍榴弹炮的二号突击炮,安装了105毫米榴弹炮的蟋蟀自行榴弹炮,安装了一门40博福特高炮的百舌鸟自行高炮。以及拆除了炮塔,安装了火焰喷射器的喷火坦克。
在一年战争中,西线战场上约有一千三百辆二号底盘的战车参予战争,其中超过四百辆是他的各种变形车。在西欧战场上,二号坦克及其变形车。是作为三号坦克的助手出战。
1937年新中国成立后,从德国引进的第一条坦克生产线就是二号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