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京畿巡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54章京畿巡察
    朝臣们纷至沓来,登门拜访,赵颢强挤着笑脸招待,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夸他深明大义,夸他为大宋社稷舍小家,为大家,赵颢的笑容越来越僵硬。
    话都是好话,可赵颢总听看不对味儿。
    怎麽听都像是在骂人。
    赵孝骞推行的方田均税法,本就惹人恨,如今传闻都说赵颢主动上交田产,他同样也惹人恨,这些登门夸他的人夸得越狠,他就觉得人家骂得越脏。
    应付了大半天后,赵颢终于受不了了,下令闭门谢客,一个都不见。
    然后赵颢回了王府后院,在后院的一座假山下方指挥下人挖土搬砖,开始搞基建。
    书房的密室被败家子发现了,赵颢很没有安全感,于是决定火速转移密室,在假山下方重新挖一个,把王府所有值钱的玩意儿全部转移到新地方。
    虽说自己就一个儿子,将来王府所有的一切都要留给儿子,但—赵颢现在不愿给。
    天气越来越寒冷,转眼已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
    鹅毛般的雪片而下,天地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
    开封府位于中原腹地,这里是一片平坦广的平原,寒流入侵之下,城池没有山脉遮挡,入冬后更觉寒冷刺骨。
    如此恶劣的天气,赵孝骞为了体恤朝臣,下旨将三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
    不过政事堂和监察府依旧繁忙,他们基本没有休沐日,因为最近推行方田均税法,顶着天下官员豪强的唾沫星子强硬执行的新政,遇到的阻碍自然也不小,政事堂和监察府最近几日都快忙疯了。
    方田均税法,首先从京畿地区推行下去,然后慢慢辐射整个大宋。
    这是赵孝骞和政事堂商议后做出的决定。
    这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任何新政的施行,首先要小范围地试一试,从中总结错漏和经验,然后再慢慢推广。
    大宋的京畿地区仍然在中原腹地,属于后世的河南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少部分地区。
    政事堂只管将新政颁行到地方,然后处理地方呈报上来的各种事件,迅速做出批示。
    最忙的却要数监察府了。
    监察府官员是要下放到各个地方,亲眼监察地方官员执行新政的情况,然后现场做出处置。
    这麽寒冷的天气,冒着鹅毛大雪,离开汴京后在大雪覆盖的直道上购而行,说来实在是辛苦。
    崎岖泥泞的直道上,一辆马车正在漫天大雪中艰难前行。
    马车是普通的单辕单马蓝篷,周围还跟看一支不到百人的骑队,骑队将士皆是汴京殿前司所属,他们披戴铠甲,低垂着头,顶风冒雪而行。
    狭窄的马车内,一名年轻的官员正端坐在内,车内生着一炉炭火,随着马车的摇晃,炭火明暗闪炼,但车内依然寒冷刺骨。
    官员的侧面坐着一名穿着普通百姓衣裳的中年人,相比年轻官员瑟缩的模样,中年人倒是没那麽冷,只是安静地翻阅着一本泛黄的册子。
    年轻官员名叫刘泽宁,是监察府新任的京畿东路巡察使。
    刘泽宁是绍圣二年的新科进士,高中进士后的这两年,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在翰林院当编撰,负责修史。
    绍圣三年,刘泽宁在修本朝神宗实录时,查阅起居郎的记录,发现里面有一条清楚地记看,神宗拨钱二百一十四万贯,充入内帑,购天下珍奇玉石以娱己。
    刘泽宁完整无缺地将这条记录写进了神宗实录里,然而就是因为这条记录捅破了天。
    很明显,这条记录对神宗的身后名声是很不利的,这种行径几乎是昏君所为了。
    于是刘泽宁捅了马蜂窝,将这条记录写进史书后,首先是政事堂宰相找他谈话,然后是向太后召见,最后被赵煦亲自召见,和颜悦色地问他能否把这条记录删去。
    刘泽宁高中进士时很年轻,才二十四岁,正是热血沸腾满腔正义的年纪,面对赵煦的请求,刘泽宁非常头铁,义正严词地表示一字不改。
    幸好赵煦算是个比较仁厚的帝王,对臣子甚是尊重,性格没那麽强势,见刘泽宁梗着脖子语气坚定地表示不改,赵煦也拿他没办法,最后此事作罢,刘泽宁写进史书里的这一条,最后果然也没改。
    不过此事过后,刘泽宁的仕途大受影响,原本有着大好前程的他被边缘化了,史书不让他修了,把他扔进了昭文馆当校书郎,相当于让他当了个图书馆管理员,啥权力都没有。
     如果没有意外的好运的话,刘泽宁这辈子的仕途大约便到此为止了。
    幸好刘泽宁的运气不差。
    今年靖康元年,朝廷新设监察府,府院扩编,监察左丞李清臣亲自找到了刘泽宁,一番相谈后,李清臣请刘泽宁入监察府任职。
    于是刘泽宁便从校书郎调任为监察官员,而且直接升为正五品京畿东路巡察使,负责监察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