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处置平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65章处置平息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对某些字词的定义是非常清晰的。
    比如「民变」和「造反」这两个词,看似都是推翻统治的暴乱,实则两者有根本的区别。
    「民变」带着某种被动性,大约有点「官逼民反」的意思,而且是临时性的,事前没有首领,没有谋划,纯粹是一时冲动的临时暴动。
    但「造反」就不一样了,造反一定有首领,有团伙,下面有明确的分工,事前有处心积虑的计划,也有规模庞大的跟随者。
    南京留守李淮的奏疏上,对这次的暴乱定义为「民变」,其实是更坐实了一切都因刘泽宁下到地方后引发的,这是一场临时性的动乱。
    这样定义下来,应天府官员的责任就能摘乾净了。
    官家明鉴,刘泽宁下来之前,我们应天府啥事儿都没有,一切都在刘泽宁下来之后才发生的,所以责任人只能是他,与我们应天府官员无关。
    请苍天,辨忠奸。
    简单一个词的定义,其中就暗藏了这麽多小心思,可见官场人心是何等的复杂。
    赵孝骞很愤怒,不管这场民变的背后究竟藏着什麽阴谋,还是说它真的就是表面上的原因,赵孝骞都无法遏制愤怒的心情。
    李淮的奏疏通篇只是平静地阐述事实,可字里行间却分明在打官家的脸。
    因为罪魁祸首刘泽宁是监察官员,而监察府,是当初官家不顾群臣阻拦反对,不惜处置了一大批官员,在天下一片激烈反对声中坚持设立的。
    如今监察府刚设立不久,监察官员在地方上就惹出了这麽一桩大祸,所以,归根结底,最后脸都被扇肿的人只能是官家,群臣都在静静地看着他,看他的脸肿到什麽地步。
    此事幕后的真实原因,现在来不及查实,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消弭民变。
    盯着手中的奏疏看了许久,赵孝骞铁青着脸,冷冷道:「散朝!政事堂,监察府和枢密院主官留下,文德殿议事。」
    说完赵孝骞起身就走。
    朝会散去,朝臣们表情各异,沉默地走出了延福宫。
    知道这场民变令官家非常震怒,朝臣们自然也不敢私下议论,大家难得安静地走着,没人敢说话。
    大庆殿后殿,散朝后的赵孝骞甚至都没更衣,而是阴沉着脸匆匆步行走向文德殿。
    郑春和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挥手,让前方挡路的宫人赶紧避让。
    赵孝骞的脚步很快,快走到文德殿时,突然道:「老郑,急召皇城司甄庆来见。」
    「还有,朕的丈人狄谘也叫来文德殿。」
    郑春和赶紧领旨,匆忙转身离去。
    文德殿内。
    赵孝骞依然脸色铁青,章惇,蔡京,韩忠彦,李清臣和许将等人坐在面前,也都是一副噤若寒蝉的样子。
    龙颜大怒的皇帝没人敢招惹,性格强势的宰相也不敢。
    许久后,殿内的君臣还没说话,甄庆和狄谘便已奉诏入殿。
    赵孝骞隐怒的目光盯上甄庆,冷冷道:「应天府辖下民变,皇城司知情否?」
    甄庆还没入殿就知大事不妙,应天府民变的消息他也是刚刚收到,结果却比李淮的奏疏慢了一步。
    这显然是皇城司的失职,他这个一把手是要被问责的。
    于是甄庆神色惶恐扑通跪下,道:「臣万死!皇城司刚刚才收到民变的消息。」
    赵孝骞冷冷道:「如此说来,民变的起因,肇事的人,等等这些你们皇城司也不知道了?」
    听出赵孝骞话里不善的语气,甄庆愈发惶恐,低声道:「此次陪同刘泽宁赴应天府的,是皇城司勾押官赵信。」
    「按照规矩,刘泽宁在明,赵信在暗,但不知何故,应天府民变发生后,直到现在臣也没收到赵信的奏报,赵信和属下十数人仿佛凭空消失在应天府地面上似的,臣以为,此事其中或许另有内幕。」
    赵孝骞咬牙道:「搞出如此严重的事,满朝文武都在盯着朕,天下人都在看朕的笑话!他们都在私下议论,说监察府的设立是朕倒行逆施,故得此恶报!」
    「甄庆,你的皇城司难道不想为朕做点什麽吗?」
    甄庆猛地将头磕在冰凉的地板上,沉声道:「臣知道怎麽做了!皇城司马上将人手散布到应天府辖下各地,不仅要找到赵信和刘泽宁的下落,也会找出民变的幕后真相!」
    赵孝骞的目光一凝:「李淮的奏疏上说,刘泽宁已死在乱民之中……」
    甄庆接口道:「官家,奏疏是奏疏,真相是真相,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皇城司的规矩就会默认他没死。」
    在座众人神情错愕之后,仿佛明白了什麽,各自捋须不语。
    甄庆这话看似含蓄,实则立场已经很鲜明了。
    站在皇城司勾当公事的立场上,甄庆不信李淮奏疏上的内容,他更相信找到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