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927章以死谏止
官家与太后的争吵,算是宫闹隐秘,消息没有传出去。
但在外人不知的层面,官家对太后已经展开了行动。
接下来几日,赵孝骞专门陪着狄莹,对朝堂的反对声置之不理,外面都快吵翻天了,后宫倒是一片祥和。
赵孝骞除了陪狄莹,也陪赵昊,这几日带着赵昊到处乱逛,赵昊的性子倒是越玩越野,胆子也越来越大。
后来发展到他居然敢爬上大庆殿外的白玉栏杆,然后往下跳,几乎两层楼的高度,跟在后面的郑春和以及一众宦官宫女魂都吓没了,幸好被赵孝骞眼疾手快地抱下来。
毫发无伤的赵昊仍没心没肺地傻笑,郑春和人都快吓瘫了,跪在地上脸色苍白,不停喃喃念叻着祖宗保佑,苍天有眼什麽的。
对于赵昊的这种危险行为,赵孝骞也吓了一跳,然后毫不客气地一巴掌狼狠落到他的屁股上,
严厉警告不准爬那麽高,否则大巴掌侍候。
也不知赵昊听没听懂,反正哭豪了几嗓子后,倒是安分了几日,没再做危险的动作了。
时已近入冬,汴京的天气越来越寒冷,处在中原这块平原地带上,到了冬天不仅乾燥,也比南方更冷。
汴京周围没有山脉的遮挡,寒流来临根本无从拦截,这年头棉花等产物还没有普及,是一种非常金贵的奢侈品,所以到了冬天,汴京的大街小巷基本没什麽行人在路上走,全都躲在屋子里取暖。
政事堂内,赵孝骞翘着二郎腿,面前坐着章,苏辙,蔡卞等人,众人的脸色不好看,只有赵孝骞神情淡然,不喜不悲。
在众人面前,新政司郑朝宗正手执一份长的文稿,对宰相们宣念着条款。
这是新政司最近几日的商议结果,长的文稿要表述的内容其实不多,可以说很简单。
里面有各种数据,各种现状,以此来佐证大宋推行方田均税法的必要性。
「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提出来的,也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在赵孝骞之前,朝廷不是没有推行过是的,它曾经被推行过,时间很短暂。
早在仁宗年间,一个名叫「郭谘」的官员,就向朝廷提出「方田均税」。
郭谘当年是大理寺丞,他的一位朋友名叫杨偕,时任河北路转运使,当时他发现河北明明是鱼米之乡,拥有广的平原和耕地,但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却少得可怜,与河北实际的田亩数量严重不符。
杨偕作为转运使,收取地方粮赋是有KPI任务的,收不上来会被问罪,杨偕忧心之时,作为好友的郭咨于是提出帮忙。
郭谘下到地方,实地考察之后,发现地方豪强地主勾结官员,兼并土地,并且隐瞒名下实际田亩数,以此偷逃漏税,现象十分严重。
于是郭谘向朝廷上疏陈情,将实际情况告之仁宗,仁宗当即下旨,令郭谘查办。
郭谘到了地方后,直接动用官府的力量,根本不理会地方官府对本地田亩的造册,而是直接下到地方,实际丈量土地。
是多少土地,就收多少赋税,不管谁是地主,总之朝廷的土地,就必须向朝廷交税。
郭谘用这个法子,首先从河北路查起,然后将这个法子扩散到河北各个地方。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一年河北收上来的粮赋,比往年多了好多倍,朝廷国库莫名其妙发了一笔横财。
于是郭谘提出的「方田均税」,便被当时的朝臣们记住了,尤其是被王安石记住了。
到了后来,神宗熙宁五年,王安石主持变法,便将郭咨提出的「方田均税」也列入了变法新政条款之中。
当时方田均税推行之后,短短数年间,朝廷共计查出京畿五道地方豪强地主隐瞒田产两百四十八万馀顷。
记住单位,是「顷」,不是「亩」。
这还仅仅只是京畿地区查出来的隐田数量,若是推行到天下,数量可能会更惊人。
可惜,这条新政最后终究还是没能推行到天下。
它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王安石查完京畿地区后,被天下豪强地主疯狂反扑,誓死反对,最后方田均税法在元丰八年被神宗下旨废止。
后来那几年里,「方田均税」几废几立,反覆多次,直到如今,章惊拜相后,虽说名义上仍旧推行新政,可方田均税作为新政里最重要的条款,却没人敢提,没人敢碰了。
此刻的郑朝宗站在官家和诸位宰相面前,拿着文稿侃侃而谈。
郑朝宗分析问题很精辟,也敢于说实话说真话。
尽管实话真话不好听,在座的宰相们脸色黑得如同被人泼了墨,可郑朝宗对宰相们地难看的脸色视若无睹,仍然语气缓慢且坚定。
「——-所谓『方田均税』,此法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曰『方田」,二曰『均税』,『方田」者,丈量清查地方实际田亩也,『均税」者,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