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转发、评论。
有人留言说:“这本书让我想起祖父曾经提起的事,但我一直没在意。”
有人写道:“原来,沉默也是一种伤害。”
还有人说:“我想把我爷爷的故事写下来,就像你们那样。”
这些反馈让春棠感到欣慰。她将其中一些留言整理出来,发给团队成员看。
“我们做到了。”她说,“至少,有人听到了。”
张明远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道:“也许,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沈明辉点头:“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记住我们曾经存在过。”
他们相视一笑,如同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围炉而坐,写下第一行字。
风雪已停,春光正好。
**一百**
第二天清晨,春棠醒来时,发现院子里已经铺满厚厚的白雪。她推开窗户,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心中一片宁静。
她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
>“记忆,是最柔软的力量。”
>
>“它无法摧毁高墙,却能让墙内的心跳永不沉寂。”
>
>“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愿意记得。”
>
>“哪怕只是一句话的真相。”
>
>“哪怕只是一个名字的存在。”
窗外,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远处传来孩童的欢笑声,街道上传来叫卖声,世界似乎从未改变,却又悄然前行。
张明远走进来,坐在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
“你还记得我们最初的梦想吗?”他问。
春棠笑了笑:“当然记得。我们要让每一个被遗忘的人,都被重新记住。”
沈明辉也走进来,端着三杯热茶,放在桌上。
“那我们就继续写下去。”他说,“直到世界再也无法遗忘。”
三人相视一笑,如同多年前的那个雨夜,围炉而坐,写下第一行字。
风雪已停,春光正好。
**一百零一**
几日后,林婉清带来了一位新的志愿者??一个名叫李然的年轻人,曾在大学时期参与地下读书会,后来因发表一篇文章而被迫中断学业。
“他说想帮忙。”林婉清介绍道,“他对数字安全有一定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隐藏数据。”
春棠打量着李然,见他神色坚定,眼中透着一丝执着。
“你确定要加入?”她问。
李然点头:“我看过你们写的书,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我还是决定来。”
他们接纳了他。李然迅速融入团队,负责加密文件、维护服务器,并协助建立新的传播渠道。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收集更多未曾公开的故事。许多匿名投稿陆续寄来,有的手写,有的打印,内容涵盖各个时代、各种身份的人物经历。
“这些人并不求名利。”春棠翻阅着稿件,“他们只是不想被遗忘。”
“这才是最珍贵的部分。”张明远说,“因为他们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记住。”
“而我们,只是把它们整理出来。”沈明辉补充。
“所以,我们必须继续。”春棠坚定地说。
**一百零二**
随着作品的传播范围扩大,他们也开始面临更频繁的审查与封锁。某些网站的内容被删除,部分账号遭到冻结,甚至有几次,他们收到匿名威胁信息。
有一次,他们在深夜收到一条短信:
>“停止你们的行为,否则后果自负。”
春棠看完后,心跳加快,但她很快恢复平静。
“他们害怕了。”她说,“因为我们在做的事情,让他们无法控制。”
“但我们也不能太冲动。”张明远皱眉,“得想办法避开风险。”
他们调整策略,将重要文件分散存储,并启用备用通信方式。同时,他们也在寻找可以信赖的印刷商,尝试制作纸质版本的小册子,以便在特定人群中流传。
“这是我们的底线。”春棠说,“即使网络被封锁,我们依然可以用纸张传递声音。”
“就像过去的手抄本一样。”沈明辉点头,“虽然慢,但不会消失。”
他们知道,这条路充满荆棘,但他们也明白,真正的记忆,从来不是靠键盘敲出来的,而是靠一颗颗不肯遗忘的心,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百零三**
冬天逐渐消退,春天悄然而至。院里的梅花开了,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石阶上,像是无声的叹息。
春棠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山峦,阳光洒在树梢,温暖却不刺眼。
“你知道吗?”她忽然开口,“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改变什么。”
张明远走到她身后,轻轻握住她的肩膀:“但至少,我们努力过。”
“是啊。”沈明辉接过话,“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能是一句简单的记录,也可能是一封未署名的信。”
“甚至是一个人愿意站出来,说出他知道的事情。”李然在一旁插话。
春棠回头看向他们,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谢谢你们一直陪着我。”
“因为我们都知道。”张明远轻声说,“如果连我们都不说了,那就真的没人记得了。”
他们静静地站着,任由春风拂面,仿佛回到了最初的那一天,三个年轻人围坐在老屋的角落里,写下第一行字。
那时的他们,或许还不懂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代价,但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实,什么是不能忘记的。
而现在,他们依旧坚守着那份初心。
风雪已停,春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