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犯颜直谏,读书百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逐渐萎靡不振。
    于上。
    世宗皇帝贪婪无度,穆宗皇帝懈怠政事,如今的张居正专权凌主,顾宪成从小至今,便感觉到家中往来官宦、士子,越发沉闷压抑、消极低落。
    严嵩、高拱、张居正入主内阁之后,攀附首辅、结党营私之事,一朝比一朝严重,整个官场都弥漫着一股腐朽堕落之气。
    于下。
    王守仁这位圣人也逃不过被六经注我的命运,其学说逐渐演变成放荡不羁的滥觞之态。
    自嘉靖以后,一股提倡奢靡、为所欲为,所谓“率真自由”的歪风邪气,不断僭越着道德人伦。
    就如他数年前所说——“如今天下滔滔,上下一切以耳目从事,士习陵迟,礼义廉耻顿然欲尽,吾三人每过语及之,辄相对太息或泣下。”
    这种时候,若是还无人卫道,天理何在!?
    所以,夸赞皇帝,跟自己成师从的心学还是理学没有关系。
    他只是在夸赞扶扬正学,匡正世风之举。
    要他说,这个程度还不够。
    等他考上进士,步入官场,早晚要好好澄清吏治、美化风俗!
    届时朝官们再也不需要攀附首辅,畅所欲言,也不会因言获罪。
    士林学子不再放浪不羁,整日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
    那才是群贤遍野,众正盈朝。
    不过有李坤在,为免交浅言深,顾宪成也只是点到为止。
    李三才是从不会让事情冷场的,很是轻巧接过顾宪成的话:“如今这位陛下,倒是真有一出美化风俗的德行。”
    顾宪成好奇扭过头:“哦?”
    李三才笑道:“陛下不仅将栗在庭那厮,贬到了福建做官,还将弇州公王世贞,招在身边伴随。”
    虽说栗在庭是七品官穿上了红袍。
    但清贵言官跟地方官吏可不一样。
    所谓“六科都给事升转,内则四品京堂,外则三品参政。盖外转以正七得从三,亦仕宦之殊荣,而人多厌薄之。因有官升七级,势减万分之语。”
    外放升官,都是引以为耻的。
    抱怨一声势减万分就算了,甚至还有气不过,因此散布揭帖,辱骂吏部的。
    更何况还是吏科——“惟吏科多升京堂”,可不是戏言。
    顾宪成听罢,当即大笑:“这个佞臣,好贬!”
    栗在庭在他们这些士子中,跟严嵩的形象没什么区别。
    贬谪?弃市最好!
    发泄完一句,顾宪成旋即收敛了神色,追问道:“弇州公入京了?那京城日后,岂不是常有文会?”
    王世贞的文会很重要。
    是如今士子扬名第二好的途径。
    至于第一嘛。
    就是给王世贞投稿,让其批注一番,如此立马天下尽知——王锡爵就经常写文章给王世贞,夸耀子侄兄弟,助其扬名。
    更何况王世贞其人,还是天下士子仰慕的对象。
    顾宪成立马将严嵩第二抛诸脑后,问起了王世贞的事。
    李三才颔首:“有是有,不过弇州公说,为防耽搁举子们考业,他准备酝酿一番,在春闱后几日,邀请天下举子,开场大的文会。”
    盛事啊!
    顾宪成听罢,立马便在脑海中想到,届时自己力压群雄,万众瞩目的场景。
    不由心潮澎湃。
    喃喃道:“也好,如今还有士子未曾入京。春闱后一日,天下的举子正好齐聚京城,等着放榜,届时恐怕泰半都要前去共襄盛举。”
    李三才也神色向往地点了点。
    不愧是弇州公,天下结社第一人,办文会都会掐这种好时候。
    天下举子齐聚,扬名那才是真扬名啊!
    此番定要好生请教经验,日后结社,才能办得风生水起!
    李坤则是在一旁若有所思。
    文会……什么时候讲究人越多越好了?
    以往不都是这些师出名门的子弟专场?什么时候看过他们这些老举子?
    李坤越想,越是觉得不太对劲。
    不过他此行也不是来八卦了,想了还是提起更重要的事:“也不知这一科,能有多少士子能留在京城。”
    各科数目不一定,如今是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科,说不得就会多些名额。
    这是变相跟李三才打听。
    李三才听闻,不由笑道:“龙飞首科,自有广额之举,礼部已经……”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
    逐渐走远。
    只有石桥假山岿然不动,花草树木风中摇曳。
    ……
    此刻,文华殿内外,已经是百官视线汇聚之地。
    伏阙啊!
    上一次还是高拱跟冯保斗法,让张守约在午门外跪奏。
    现在张守约还在道州养老呢。
    听闻张守约整天作诗,感慨仕途不顺。
    如今这次,十余名庶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