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犯颜直谏,读书百遍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士、翰林在文华殿外伏阙,事发突然,朝官都还不知道所为何事。
    纷纷佯装路过,想看个究竟。
    文华殿外的空地上。
    赵用贤与吴中行等人,已经跪伏了一个时辰。
    皇帝和内阁仍然是无动于衷。
    哪怕廷议结束,也并未见到皇帝和内阁出面处置。
    最不对劲的是,不说派个内臣出来劝导一番,那锦衣卫出面驱赶总要有吧?
    结果没有劝导,连廷杖都没有。
    只有一行人心里不上不下地跪在文华殿外。
    赵用贤以额触地的姿势一个时辰了,腿脚还好,就是腰有些不太舒坦。
    一阵冷风吹过,又觉冷冽。
    身旁的吴中行的声音传入耳中。
    “廷议结束半晌了,为何还不见陛下出面?”
    他们是廷议前就在这里跪着的,就是为了把事情闹大。
    按理说,无论是皇帝,还是内阁,都应该尽快处置,以期消弭影响才对。
    赵用贤埋着头,身子半点不动,低声道:“我怀疑,此事陛下并不知情,如今要么是在了解内情,要么就是大发雷霆商议对策。”
    外人也就罢了,他们这些翰林院出来的,多少了解皇帝。
    这种事,皇帝八成是要过问的。
    同时也有这个声望越过内阁,接见他们。
    这也是他们挑在文华殿伏阙的缘故。
    吴中行叹息道:“是非对错,一览无余,元辅既然刚愎自用,还蒙蔽圣听,我等为了让陛下拨乱反正,如此也是逼不得已。”
    “毕竟,熊敦朴平白蒙受冤屈,何其无辜?”
    有些事,一旦进了流程,就很难自纠了。
    要让上官认错,那可比登天还难。
    但张居正这般做,就别怪他们把事情捅大,让陛下,让朝官评评理了。
    当然,张居正会不会也是受了蒙蔽,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内了——必然是故意的!
    两人就跪在地上,以额触地,说着悄悄话。
    赵用贤却语气坚定:“无论如何,今日定要为熊敦朴讨个公道。”
    吴中行动了动腰,嘟囔道:“还好我着了护膝,跪上一天也不是问题。”
    “就是冷了点。”
    这话刚说完,就是一阵冷风吹过。
    二人齐齐打了一个哆嗦。
    赵用贤正要说话。
    恰在这时候。
    一阵脚步声,在二人耳中响起。
    待辨明是从文华殿内拾级而下时,二人都忍不住露出喜色。
    皇帝终于忍不住了!
    这次天赐的机会,正好给张居正一点颜色看看。
    正这般想着。
    “诸位选馆、学士,咱家奉陛下的意思而来。”
    赵用贤、吴中行,乃至身后十余庶吉士、翰林,纷纷略微抬头。
    偷摸扫视过去,待看到只有几名太监打扮的脚后,众人纷纷皱眉。
    皇帝不出面,想派个太监就给他们打发了?
    李进见众人蠢蠢欲动,连忙伸手虚按:“诸位不必起身。”
    他笑道:“陛下说,他还要经筵,学业为重,现下无暇听诸位倾诉冤情。”
    “诸位先等等,陛下下课后,自会召见诸位。”
    说罢,他大手一挥。
    身后的小太监,各自将手上的大氅一一披在几位庶吉士、翰林身上。
    赵用贤、吴中行一征。
    不约而同愕然道:“李公公……”
    李进打断了二人。
    含笑道:“如今天冷了,诸位要将息身子,伏阙这般久,恐怕已然是手脚冰凉。”
    “陛下怜惜臣子,特意让我给诸位加件衣裳。”
    赵用贤与吴中行对视一眼,眼中不约而同满是出乎意料的惊疑。
    ……
    文华殿,经筵课上。
    经筵是八月开的秋讲,本说至十月初二日免。
    但因为内阁太忙了,停了几节课,便往后延了半个月。
    此时,正在被伏阙的皇帝本人,既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犹豫不决。
    甚至殿内都并未讨论外边伏阙的事,而是在认真上着课。
    朱翊钧正襟危坐,端拱听训。
    “夫所以古之圣人,当事势之难,人伦之变,便有个善处的道理。可见子之事亲以承祧为大,以奉养为小,故必宗祊有托,主祀得人,而后祖宗之神灵可慰,父母之心志可悦也。以孝治天下者,其尚体而推之。”
    张居正面色严厉,认真看着皇帝,逐字逐句道。
    日讲官则是做好笔记,放在小皇帝面前。
    小皇帝一般看向笔记,一边仔细倾听。
    不时举一反三:“先生,朕明白了。”
    “就比如,帝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舜立刻听从了尧的命令,却没有回去与父母商议。”
    “舜之所以这样做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