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心思又都在四姑娘山那边,就草草告辞了。直到八十年代末,我又一次听说了这件事的后续,才知道了吴老狗当时所说的‘活的’,是怎么回事。”
她没有再往下讲,重新把讲解权还给了吴二白。
吴二白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反问乔木:“你听没听说过一个英国探险家,托马斯·杨哈斯本?”
“我听说过美国冰淇淋哈根达斯。”乔木如实回答。
对方嘴角抽搐了一下,说道:“这个人,在青藏宗教与文化领域,名气非常大,堪称权威。只要你研究这方面的知识,就绝对绕不过他去。
“他在这方面堪称著作等身,而且每一本书都是教科书级别的。哪怕是当地的宗教人士,都要反过来研习他的著作,从中学习很多已经失传的知识。但他的成就也仅限于这个狭小的领域。”
托马斯·杨哈斯本能够成为青藏文化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学渊源。他的爷爷,弗朗西斯·杨哈斯本,是一位军官兼探险家,曾参与了东印度公司对青藏高原的侵略行动。
在征服世界屋脊后,他与其他军官一样靠掠夺、侵占当地财富发家。但不同的是,他也被当地独特而神秘的文化深深吸引了。
拥有高学历的弗朗西斯·杨哈斯本,之后的人生全都投入到了对青藏历史、宗教与文化的发掘与研究上,甚至凭借这一成就获得了贵族头衔。
他的儿子、孙子也继承了他的事业,他的孙子托马斯·杨哈斯本,更是整个家族的集大成者,是这一领域的泰山北斗。
“改革开放后,年岁已高的托马斯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重返青藏。他无数次通过各个渠道向我国政府提出申请,直到八十年代末才被批准。因为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友好,我们也希望能通过一些努力,释放一些善意,尽可能改善处境。”
于是,被高原人民批判了几十年的帝国主义走狗托马斯·杨哈斯本,以极高的身份重返高原,并受到了当地政府极高的礼遇,甚至可以说是任何行动都一路绿灯,享受了极大的特权。
托马斯·杨哈斯本的行程之一,就是那座不起眼的庙宇,谢竹林。
他在众星捧月之中抵达庙宇,还没进去,就发现了庙宇的异常。等他进入其中,直奔大殿,看到那堵墙已经消失,大殿凭空多出了一大块地方,当即就变了脸色。
他立刻叫来主持,询问对方这里曾经的墙去哪了,里面的东西去哪了。
二十多年前那次事件时的主持早就去世了,不过现任主持也是当时的亲历者,在征得陪同领导的同意后,就把当初的事情讲了出来。
托马斯·杨哈斯本听完之后顿时失魂落魄,整个人都从之前的精神矍铄,瞬间变得萎靡不振,把陪同人员都吓坏了。
人们当时以为他是高原反应加上舟车劳顿,没想到他回到招待所立刻就病倒了,病得很重。当地政府非常紧张,立刻就要安排专机送他去成都,可他说什么都不愿意走,别人也不敢强迫他。
还是那个主持意识到了什么,主动请缨,告诉他虽然那具尸体火化了,但骨灰还在,被小心翼翼地侍奉着。
托马斯·杨哈斯本闻言,立刻来着精神,当即就要下床,就要去看骨灰。但人们哪敢放任他走路啊?最后干脆就找了八个精壮小伙子,一路抬着他上下车,去了供奉骨灰的庙宇。
托马斯几乎是踏入庙宇的瞬间,整个人的状态就肉眼可见地好转了,甚至走出去没几步,直接从床板上翻了下来,自己踉跄着向后院一个房间冲去。速度之快,猝不及防的人们甚至都没跟上!
没有任何人为他引路,他就精准地找到了供奉骨灰的那个偏殿。等人们找到他时,他已经虔诚地跪在骨灰前的地上,默默吟诵着什么。
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搞懵了,也不敢打扰他。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
等他再起身时,整个人都变得极其精神,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
之后他就回到了招待所,后面的行程就回归正轨,仿佛那天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人们的一场梦一般。
直到他完成这次行程,心满意足地要离开时,谢竹林的主持终于忍不住向他询问起来。但托马斯什么都不愿意说。
当年那件事,死了太多无辜之人,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他苦苦哀求,甚至在招待所外跪了两天一夜。
最后,托马斯终于不忍心,见了他,但只允许他问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自己能回答,就会告诉他答案;如果自己不能回答,他就必须离开,永不纠缠。
这个要求非常不讲道理,但主持自己有求于人,哪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他思虑良久,最终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那具女尸,究竟是谁。
托马斯犹豫了很久,在他几乎就要绝望的时候,终于开口了。对方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三千年前的故事。
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