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平乱否?能开疆扩土否?小道尔。”
张弘范老家保定,其父张柔原本是金将,1218年投降蒙古,后来在灭金之战中立下大功,升任万户,成为独据一方的汉军首领。后来张弘范成年之后同样从军,自诩文武双全,一心为蒙古卖命,今年三十三岁就已经成为了行军万户。这次是要带领一万汉兵南下,参加围攻襄樊之战。
“人生匆匆百年,不过过眼云烟。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间一场醉。”
旁边流民队伍中排队入城的一个邋遢道人却也插话说道。
“你又是何人?”
张弘范怒目而视,只见那道人生有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余,修髯如戟,顶作一髻,常戴偃月冠。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看上去颇为邋遢。
“在下姓张名通,字君宝,辽阳人士,祖籍龙虎山,张道陵之后,因形神邋遢,世人称呼在下为邋遢道人。”
那道人见状走出队伍,不卑不亢的稽首道。
成吉思汗晚年好道学,全真教传播南北。因此历届蒙古大汗对道家颇为优容。张弘范冷哼一声,对这道人并未放在心上,却也不会去追究。
“阁下可是中书平章政事廉希宪好友,中山博陵县令张君宝?”
刘秉忠之前不愿参与他们小辈之间的争论,正好借这个由头岔开之前的话题,出言询问道。
“哈哈哈,不想小道之名也曾入太保大人之耳。正是小道,不过自从三年前小道丁忧归乡为家慈守孝,如今已是白身了。”
张君宝哈哈一笑,向刘秉忠行礼。
如今的大元朝是蒙古和色目人当家,主政一方的知府和达鲁花赤很少汉人担任,所以也就没了科举考试的必要。汉家子弟想要入仕,就需要通过官员举荐。他少年游学时,结识了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廉希宪,廉希宪酷爱儒学,成为中书平章政事之后便举荐了好友张君宝。
张君宝在中山博陵县令经营数年后,终不喜时下风气,便以丁忧为由辞去官职,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如今大元许多汉家学子不愿从政的,便入佛、入道,四下游历,也是惯例,管理宽容的官府并不禁止。
“佛家讲究一个缘字,既然你们诸多小辈于今日相遇,便是有缘。不如一起入城,到我那天宁寺志温师兄处喝茶叙谈。”
刘秉忠出言邀请道。
“敢不从命。”
“叨扰了。”
张弘范虽然敢讽刺同辈之人,却不敢跟这位前宰相顶真,即便是归乡的宰相,那也曾是陛下的谋主啊。
几人车马合作一处,看到城门大开,被值守的士兵分成左右,左边外出,右边进人。刚才郭守敬便是从左边出来,而右边却排满了进城的流民队伍。
他们看到左边出城人员不多,便打算从这里回城,却被值守士兵拦住,道:“请自右边入城。”
“混账,你可知面前的乃是何人?”
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张弘范顿时怒了,他家世代军官,三十三岁便已是行军万户,执掌军队多年,何曾这样被守城小兵拦过?
“此乃城主定下的规矩,行人车马一律靠右行。”
值守士兵扫了一眼耀武扬威的张弘范,不卑不亢的回复道。
“无礼的东西!我乃是益淄莱路行军万户张弘范,这位乃是当朝刘太保,后面之人无足轻重,却也非你一介小兵可以阻拦。你的上官何在?”
张弘范对守城士兵的态度十分不满,大声斥喝。却也不想与一小兵纠缠,而是想要找到主事之人。
刘秉忠倒未生气,而是颇感有趣的看着。
郭守敬摇头轻叹。
文天祥觉得张弘范有些失了体面,何必与小兵置气。
邋遢道长张君宝则是鼓掌而笑,不知是在笑谁。
“城主大人立下的规矩便是如此,谁都不能违反,请自右边入城。”
守城小兵继续不冷不热的说道,说完还向右边那一眼看不到头的流民队伍一指。
“你在挑衅我?阻拦我等,想要谋逆造反吗?”
张弘范一挥手,手下亲卫骑士抽出兵器就要给那小兵一点颜色瞧瞧。
“大胆!竟敢在顺德府放肆,不尊城主大人号令,给我拿下!”
这时负责城门口值守的一名什长见状大怒,也抽出了腰刀,带领麾下千牛卫冲了上去。
守城小兵距离张弘范最近,一个闪身钻过马腹,一把将张弘范拽了下来,如同提留小鸡仔一般拽走,押到什长身前。其他守城士兵三下五除二的将那些心腹骑士抓捕,几乎是在三四个呼吸之间完成战斗,后面跟随的大军都还没反应过来,将领就已经被擒。
“快放了大人!”
“大人别怕,我们来救你!”
后面的大军蜂拥上前,排队的流民乱成一团,四处乱跑。
“我在做梦吗?”
自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