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333年,六十岁的石勒病重弥留,手握重兵的侄子中山王石虎控制宫廷内外,皇后、太子、皇子被软禁,禁止任何人医治和探望。凄凉的宫殿内风吹窗户吱吱作响,昏迷中的他,被噪音吵醒。想要关窗,却没有力气起身;想要喊人,却无人应答。
“来人啊!来人啊!”
任凭石勒呼喊,周围冷冷清清,无一人回应,因为宫殿周边五十步内都被侍卫封锁,不允许一人进入。
“水,水......”
石勒感觉口渴难耐,嘟囔着喃喃道。
这时,一个身形出现,将他扶起,靠在床头。原本健壮的八尺大汉,如今已经干瘦的只剩一身骨头。
“来,喝吧。”
一个黄皮葫芦出现,里面倒出甘甜的清水,石勒干涸的嘴唇接触到水源,不禁大口吞咽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双眼,看到身边扶着他的正是面如冠玉,神情俊朗的城主大人。
“好久不见,你老了。”
尹青松视野虽然只能看到身前一米处,但他能一路摸到这里,还要得益于如今遍布赵国的天平道信徒。他们犹如一盏盏明灯,给尹青松指引了从顺德到邺城的路。100里的路程,花费了他半个时辰的时间。
“大人还是神采依旧。”
垂垂老矣的石勒看向尹青松,似乎回到了三十年前他们初遇时。
“大人,我称帝时向您祈祷,为何您不回应?是对我胡人身份不满吗?”
这已经成了他心中最大的芥蒂。在他当政的二十余年,他非常忌讳“胡”字,一直推行汉化。对不肯汉化者,建立单于庭进行管理。而整体国内事物效仿汉制,设设立尚书、中书等官职和公侯封爵。
他自认已经做的够好,但称帝前的祭祀没有回应,却让他恼怒异常,也促使他离开自己待了十八年的都城,南下一百里建设新都。
“不!”
尹青松轻轻摇头,道:“你做的很好。有些人天生有华夏血脉,却欺压华夏百姓,漠视华夏礼仪传承,这种人我嗤之以鼻。有些人虽为异族,却善待百姓,传承华夏精髓,对此我深表认同。”
想起现在东晋司马家朝廷和门阀世家的一些列骚操作,尹青松就血压升高。无数像刘琨、祖逖一样有抱负的汉族将领被排斥打压,忧愤成疾,郁郁而终。后来南朝经历多代,终无所作为,被北方政权所灭。
华夏正统,终究不在偏安之地。
“真的吗?”
石勒眼睛一亮,脸上也绽放出笑容,突然感觉浑身充满了力气,精神也焕发了一些。
回光返照了吗?
尹青松默然。
石勒似乎也明悟了什么,但他已心无所碍。自己穿戴好衣服,找来笔墨纸砚,伏案写起了遗诏。洋洋洒洒数百字,内容大概是:
“我死之后,三天就葬;内外百官葬后就脱掉丧服,不禁止婚娶、祭祀、饮酒、吃肉。征伐、镇守的牧守不得擅自离开职位前来奔丧。
以平时穿过的衣服装殓,以平时坐过的车子运载,墓中不要藏金银财宝以及观赏的器物。
太子石弘年幼,恐怕不能继承朕的大志,众臣应该各司其职尽心辅佐。石弘与石斌应该和善相处,司马氏是前车之鉴,对待兄弟要厚道、和睦。中山王可多思考一些周公、霍光的故事,不要成为将来的口实。”
写完遗诏,石勒向尹青松躬身一礼道:“城主大人神通广大,以后赵国,请您照看了。”
说完这句话,他感觉自己人生已圆满,从一介胡人奴隶,奋斗成为中原皇帝,已了无遗憾。在回顾人生时光中,慢慢伏案睡去,再也没有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