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福或者福海,并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族群文化。
许多有移民经历的作家,最热衷的题材就是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生活”,他们用笔触描绘新移民在美国这片陌生土地上,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融入新的社会环境。
这种双重身份带来的冲突与融合,成为了一种屡试不爽的题材。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文学批评界,都乐于看到一代又一代的移民作家,在他们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展露自己受到的伤害。
经过和斯蒂芬·金的畅谈后,张潮更明确了自己的文学道路——把故事写给自己看,写给中国人看。而不是去取悦某些批评家,无论是什么国度的。
所以张潮心中的故事,不是发生在美国热火朝天的淘金镇上,也不是发生在鱼龙混杂的洛杉矶唐人街里,而应该是发生在山海依傍的中国沿海乡村,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这是一个关于守望与背叛、爱与失落、寻找与皈依、痛苦与救赎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母子——作为传统女性的母亲在伫望丈夫的归来;儿子呢,则对毫无记忆的父亲,有着极为复杂、微妙的情感。
就在儿子的订亲宴上,一个神秘的男人突然出现了……
不知不觉,三人就聊到了傍晚。车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很快就只剩下浓稠的黑色。
用过晚餐以后,张潮早早就让乘务员帮他把包间里的沙发放平、拼成了一张大床,然后躺到床上,开始酝酿今天只想了一个大致框架的。
不知不觉,就眯了过去。
第二天醒来,张潮被告知,“加州和风号”已经进入了犹他州境内。对于这个州,张潮的印象只有两个——NBA的犹他爵士队,和能娶很多老婆的摩门教。
不过他的注意力并不在这上面,窗外的风景也已经看腻了。午餐后,张潮就迎来了第二个嘉宾——华人作家,黎翊云。
黎翊云大概30多岁,表情严肃。
张潮想了想,用中文打了个招呼道:“黎师姐,下午好,很高兴见到你。”黎翊云是90年代燕大毕业生,张潮叫一声师姐,倒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没想到黎翊云却说道:“我希望你能说英文,这是在美国。”——她用的正是英文。
张潮一时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应,只能有些尴尬地道:“打招呼而已……”
黎翊云没有管张潮的解释,而是又重复了一遍:“你要用英文。我也只会用英文和你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