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钱报班是为了孩子前途,哪会逼孩子吃“聪明药”?这作者心理阴暗!】
【唯一值得警惕的是“教培乱象”!里预言机构疯狂扩张,这点我信。现在海淀黄庄补课费已每小时150元,十年后可能真成军备竞赛。】
……
这还是张潮的作品,第一次收到来自普通读者这么大规模的“负面评价”,令许多关注他的人都很诧异。
甚至有人觉得这是张潮头上的“光环”开始黯淡的起点。
……
“现在网上很多网友认为张潮的‘预言’很荒谬,你是怎么看待的?”《三体II:黑暗森林》的签售会上,大刘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张潮的。
不过他并不意外,毕竟关于《最后一课》引发的讨论是最近的热门话题。
在“科幻迷”这个小圈子里,甚至有人把这篇和他的《乡村教师》相比较——毕竟主人公都是老师。只不过张潮笔下的老师走向了毁灭,而大刘笔下的老师阻止了毁灭。
两部《三体》出版以后,他已经彻底甩开王晋康、何夕两位曾经的并列者,成为中国科幻毫无疑问的“扛把子”。
这一次张潮的《最后一课》也涉及到了“未来”“科技”“幻想”相关题材,争议又这么大,所以不少人想听听大刘的看法,对此他也有所准备。
在略作思考以后,大刘对记者道:“并不是《最后一课》对未来所做的预言荒谬,而是我们无法接受他所说的生活方式的变革离我们这么近、贴得又这么紧。
这会引起人们本能上的警惕——从这点来说,我觉得事实可能与网友的感觉恰恰相反,他预言的这些未来不仅不荒谬,反而有很大的几率实现。只不过实现的方式可能与他设想的不同。
比如他设想十年后的手机就是一块完整的、轻薄的玻璃,看一眼就可以解锁,我觉得大概率实现不了。但手机的形态倒是有可能往那个方向演进。
其实更值得注意的是,张潮对于未来十年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描述……”
随着网络的热议和大刘的加入,《最后一课》以一种令所有人意外的方式,在非文学的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一个传言,企鹅的马总在看完《最后一课》后,连夜购买了近千册当期的《收获》,分发给公司里的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杭州阿里公司的总部,人手一册《收获》,有人看得愁眉苦脸,有人看得眉开眼笑,在公司大楼里已经见怪不怪。
文学界更懵了,《最后一课》还是一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