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金镛的评价(三章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问题,也不是市民的问题,你们为什么都不肯承认呢?以前香港的文人,就算不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也有很多饭碗可以端。
    我来香港最早不是写啊,是写电影剧本啊。我们那时候还可以写广告、写歌词,给电视台写节目桥段,给电台写午夜鬼故事,给漫画家做脚本……那时候香港经济发展得飞快,大学教育没普及,到处都是要会写两笔的人。
    其实香港文学的没落,很大程度上是供给和需求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文字工作,分解给不同的专业人士。文人作家呢,就越来越被挤到狭小的空间当中。……
    你要是只会写、写散文、写诗歌,不就只能在越来越小的市场里挣扎吗?……”
    金镛被新闻激发出了兴致,难得地讲了很久,只是听众只有潘要明这个老伙计一个人,不免有些意犹未尽。于是对潘要明道:“张潮要在香港呆几天?”
    潘要明道:“具体没有说几天。不过‘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开始前,他肯定要去沪上主持大局。所以最多也就是四五天的样子。”
    随即心领神会地道:“我找时间带张潮过来和您见个面?”
    金镛点点头,道:“时候不早了,你留下来一起吃个饭吧。”
    潘要明连忙起身道:“不了,家里太太煲了汤,一定要回去喝的。”他和金镛相处日久,深知老板性格,要说大方是真大方,1元钱就可以卖版权;要说抠门也是真抠门,传闻90年代聂棋圣来家里做客,多吃了几个大闸蟹,端蟹上桌的保姆事后就被解雇了。
    日常饮食更是一碗白饭、一盘青菜、一条鱼就是一顿饭,自己留在这里不仅添麻烦,更是讨嫌,还不如走人。
    金镛自然也没有留客,起身就送潘要明出了门。
    张潮早上折腾了一早上,也是疲了。回到酒店,就开始写东西。他这次来香港,虽然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和实地走访来解决问题,但是他同样想留给香港一篇文字。(考虑了很久,决定后面会把这篇文字以番外的形式呈现,尽量少占用正文了。)
    同时他还要准备今晚TVB对他的现场专访。原本《锵锵三人行》节目组听闻他来了香港,急忙就发来了节目邀约。但是张潮考虑到三人行是个录播节目,影响力需要时间发酵,而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于是婉拒了,而是接了两个现场直播节目。
    另外,对于“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复赛题目,他有了这几天的经历以后,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仍然是一个“行为艺术”,但是不会像咬了一口的苹果或者沉入杯底的纸团那么抽象,并且最好能尽量引发不同地区选手的不同思考。
    在酒店里吃过简单的晚饭,张潮回屋洗漱了一番,穿戴整齐后,就打车来到了TVB的演播大楼。楼下,正有两个工作人员在等待张潮的到来。
    刚坐到化妆间里,张潮的手机就震动起来,掏出来一看,是马家辉,于是接了起来。
    只听电话里马家辉心急如焚地道:“你晚上直播要小心,我听说有人给TVB的高层通了气,想要让你在节目里下不来台,你千万要注意。”
    张潮听完以后,抬头从镜子里正瞥见角落的工作人员,一脸不善地盯着自己,于是沉声道:“谢谢,知道了。直播马上就开始了,现在不方便说话。”说罢,就把电话挂了。
    紧接着就笑着对工作人员说:“还等什么,快化妆吧。”
    (三章合一。今天开始补更之前的请假。)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