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刻送骆飞扬回家。娄钟文说:“好,我马上出来!”见潘春吟有解决方法了,骆飞扬仿佛打了强心剂,抱着笛盒往后门走去。乔如夫马上跑到慕布后面,告诉常友泉可能会换曲子,让他准备好两首二重奏的台词。接到通知,常友泉没时间再犹豫,背朝墙壁,在台词卡上“刷刷刷”地写下临时加上的主持词,快速默念。
还差四个节目时,娄钟文打来电话,说路上有点堵,大概还要十分钟才能到。梁桐云一听,表情立马严肃了。看来骆飞扬赶不回来了,乔如夫立刻下命令,让潘春吟和冯吉杏做好上场的准备,第一时间告知常友泉先上冯吉杏和潘春吟的二重奏《渔舟唱晚》,骆飞扬和冯吉杏的节目放最后。常友泉点头,转身上场报幕。
乔如夫坐进嘉宾席里,向他们一一问好,没提出意外的事。常友泉在台上报:“接下来有请鉴湖民乐团的琵琶演奏员冯吉杏和古筝演奏员潘春吟带来二重奏,《渔舟唱晚》,我们的掌声在哪儿?——”乔如夫心里暗想,还算机灵。掌声响起,董英雄看着大红的节目单,皱着眉头说:“不是琵琶和笛子吗?”他戴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抬头纹很深,颧骨也高,好像容不得半点差错。每年文理学院办迎新晚会,下面的老师都排了又排,生怕出什么差错,他又当众批人。他快六十了,从年纪上讲,该收收脾气了,可似乎只要他在位,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拉开喉咙大骂,绍兴话夹着普通话,好像一锅绿豆里掺了石头,生硬得很。他的生硬无疑给旁边的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乔如夫开玩笑说:“惊喜嘛,肯定不能提前通知的!”嘉宾席的气氛才得以缓解。
之前骆飞扬和冯吉杏排练时潘春吟认真看了她们的位置在哪,所以上台时很自然地走到古筝前,和冯吉杏一起鞠躬。潘春吟身穿红梅白旗袍,冯吉杏穿着荷花绿旗袍,坐于舞台两侧。冯吉杏弹出清脆的音,潘春吟紧跟上,弹了个低小三度的音,形成合音,如同山脉的高低峰,错落有致。引子顺利结束,进入行板时,潘春吟和冯吉杏看着对方,开始以突出旋律为主的叙述。潘春吟微笑地面向观众,轻抹低音,重拨高音,手指熟练地在琴弦上勾抹拨弹。冯吉杏尽力控制节奏,使琵琶能与古筝的声音落在同一拍。看着冯吉杏从开头到中间都能保持默契,潘春吟心头的重石落了一半。她抬起手臂,又放下,用舒展的动作暗示冯吉杏在快板时合上节拍。冯吉杏收到她的信号,坐直了,半张开手,做好准备。这回古筝先发制人,加快节奏在音阶上滑行。琵琶从中穿插银铃似的声音,也开始发力追赶。两者交错的音色如同渔船上的姑娘在嬉戏打闹,充满着趣味。冯吉杏弹拨琴弦的力度大了,声音响了,潘春吟不受影响,打桩似的扣在音节上,每个倚音都清晰地勾了出来,形成婉转的感觉。曲子临近尾声,节奏慢了下来,潘春吟手里的古筝丝毫没有喘不过气来的压迫感,该放慢就放慢。她两手弓起的角度,手指的灵活性,依然同刚出场时一样。冯吉杏的状态也在理想范围内,十指并没有因用力过度而感到僵硬,从而让四五拍的泛音失去回声般的悠长感。两人的乐声渐渐轻了,乔如夫、常友泉、唐战歌几人长出一口气。梁桐云站在候场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抚平舞衣的褶皱。
嘉宾席上,董英雄和邹东浦专心地看着冯吉杏和潘春吟的表演。邹东浦喝了口水,笑道:“如夫,弹古筝的叫潘春吟吧,有项斯华的味道呢!”董英雄把节目单放到了一边,点头认同。乔如夫朝他们微笑,“哪有,发挥得还算稳定。”
另一边,娄钟文带着骆飞扬夫速赶往剧院。骆飞扬怀有身孕,所以上楼梯时慢了。拿到备用的笛子后,路上堵车了。娄钟文鸣笛示意前面的车让道,没用,他干脆从前车右边超越,猛踩油门前进。有孕妇在车上,他得又快又稳。好在他驾龄久,技术过关,尽管没在潘春吟上场之前赶回来,还是给骆飞扬保留了充足的时间准备她和冯吉杏的二重奏。
潘春吟一下台就抱起冯吉杏下一场的纱衣拉她去化妆间换服装,联系娄钟文询问路况。娄钟文油门全开,不惜超速行驶,在经过潘春吟同意后,他抱着骆飞扬从后门跑进来。见到这一幕,冯吉杏和潘春吟笑了,一同拉着骆飞扬的手去换衣。出来后,潘春吟发短信给乔如夫:骆飞扬和冯吉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上场。收到消息,乔如夫总算能舒服地坐在嘉宾中间观看表演了。
今晚的压轴戏是梁桐云的琵琶独奏《打虎上山》。在娄钟文把骆飞扬送回来之前,梁桐云就换上了一身鲜红的舞衣,穿上了黑色高跟鞋,坐在化妆镜前模仿吴玉霞等名家的表情。冯吉杏进来放衣服时,梁桐云笑着说:“辛苦了。”冯吉杏着急赶去温谱,冲她笑笑,便跑了出去。骆飞扬回来时,梁桐云上前询问情况。骆飞扬拿到了备用的笛子,也赶上了时间,摇头表示没事了,接着和冯吉杏一同去候场。
晚会的后半段渐入佳境。冯吉杏两次上台都稳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