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义乌特产,狠人(四千字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69章义乌特产,狠人(四千字章)
    林十三如今是锦衣卫的副千户,有每月查看邸报的资格。他乘坐的官船行至德州码头,岸上给他送来了兵部最新的邸报。
    邸报里记录了一场败仗。与其说是一场败仗,不如说是一个笑话。
    浙江淳安县有一艘卫所军的运兵船覆舟,只有一个人被救上了岸。
    浙江总兵俞大猷询问获救者:「船为何会沉?」
    获救者答:「有两名天杀的倭寇从船左边爬上来了。」
    俞大猷大怒:「你们有整整一百人,竟对付不了两个倭寇?被区区两个倭寇弄得沉船?到底是怎麽回事?」
    获救者答:「对啊。两个倭寇从船左边爬上来,我们一百人都逃到了船的右边。船偏沉,可不就翻了嘛。」
    这个笑话完全能够说明为何卫所军这些年对阵倭寇屡战屡败。
    一支军队若无心作战,士兵不想打仗,怎麽打都是个输。
    兵部夏官杨博让职方司郎中把这场败仗写入邸报,明显是在为募兵制取代卫所军制敲边鼓。
    瞧瞧如今卫所军的怂样子,不建新军行嘛?
    林十三将这个笑话说给了张伯等人听。众人哄堂大笑。
    张伯道:「我这也有个笑话。说,一个京官和一个浙江地方官丶一个宣府地方官坐在一处聊闲天儿。」
    「浙官说,我们浙江最勇敢的官员全都站在抗倭前线。」
    「京官说,我们京城最勇敢的官员都站在京师三大营后面督战。」
    「宣府地方官说,我们宣傅最勇敢的官员,负责向边军解释为何本月又迟发军饷。」
    众人又笑作一团。
    林十三则收敛笑容:「唉。局面如此,也只有组建新军才能就转明军颓势。」
    李高问:「这一遭咱们还是在杭州下船嘛?我想西湖上的玉娘姐姐想的浑身哪儿都痒。她的研墨之术,啧啧啧.」
    林十三却道:「不!咱们中途下船,换便装直接去义乌县。若咱们经杭州去义乌,胡宗宪一定会安排好一切。」
    「但这一遭,咱们不听胡宗宪的,也不听赵贞吉的。眼见为实。」
    张伯捋了捋胡须:「嗯,为东南新军挑选兵源,这是大事,关系到抗倭的前景。你六亲不认是对的。是该眼见为实。」
    十日之后,浙江金华府义乌县,县城。
    三十几个「北方客商」牵着一群骡子进了城,在城里猪腚眼大街悦来客栈歇脚。
    为首的「掌柜」自然是林十三。
    众人在客栈安顿下,叫了一桌子义乌当地的特色饭食。譬如义乌火腿丶东河肉饼丶上溪牛杂丶神仙鸡一类。
    众人大快朵颐后,林十三跟客栈掌柜喝茶攀谈。
    林十三道:「老掌柜,我们此番来义乌是为采买金华火腿运到京城去。我这心里发怵呢。」
    掌柜问:「发怵?客官是怕买到劣等的火腿?」
    林十三摇头:「非也。我听说义乌人生性好勇斗狠。怕不懂当地习俗,惹了当地人.」
    掌柜笑道:「客官不必担忧。义乌也分乌北丶乌南的。盛产金华火腿的是乌北。乌北人性情平和,绝不会随便找外地人的麻烦。」
    「乌南.千万别去!千万别去!千万别去!」
    林十三问:「为何?」
    掌柜耐心解释:「乌南那是真正的穷山沟。穷山恶水出刁民晓不晓得?」
    「那边没有什麽特产,只有铜矿多。官府有制度,民间不得开采铜矿。可乌南那群蛮人,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
    「他们四处开小铜井,我们知县老爷屡次派衙役前往制止。衙役们哪回不是被乌南人打得抱头鼠窜?」
    「你是来收火腿的,又不是来收铜的,用不着去乌南,自然就惹不上麻烦。」
    林十三惊讶:「他们连衙役都敢打?」
    掌柜笑道:「他们狠起来,连卫所军都照打不误!前年金华千户所的一位副千户想染指铜矿,带了一百多人去乌南。」
    「好家夥,一百多卫所军被打死了十几个。」
    林十三问:「他们打死了卫所军,这不成了造反了嘛?官府不追究?」
    掌柜答:「追究?按什麽名头追究?若说他们是造反,当地官员的治下出了反民,当官的也要跟着吃瓜落。」
    「浙东以前的参将戚继光厉害吧?今年夏天途径乌南,见到吴丶陈械斗。好家夥,戚将军都给吓懵了。」
    林十三问:「何为吴丶陈械斗?」
    掌柜答:「乌南有个佛堂乡。乡里有两个大姓大村,一个叫坎头村,吴姓居多。一个叫倍磊村,陈姓居多。」
    「这两个村说是村,其实每村都有上千户。在乌南势力大的没边儿。」
    「两村中间隔着个大铜矿。双方都指着铜矿吃饭。打他娘宋朝开始,两个村就开始打械斗争铜矿。打了整整几百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