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叛军+玩物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帐外风声呜咽鬼哭狼嚎,大河涛声阵阵,鸟雀啼鸣渐远,巡逻士兵的脚步声音,稀疏嘈杂交织不清。
    在陌生的环境里,人会变得紧张敏感,听力也变得敏锐起来,平日稀松平常的声音也格外刺耳,赵立宽对着烛火,看着厚厚一堆战报,南安府附近的图经(地图),一一仔细看起来,一面看一面做了些笔记。
    这时他才发觉自己从没这么想媳妇过。
    离开了媳妇,离开了岳父的势力范围,他顿时警觉,思想上不敢怠惰,混吃等死的事更不敢想了,恨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睡做事。
    半夜,大营中安静下来,只闻黄河浪滔滔,若隐若现的呼噜声。
    赵立宽皱眉,越看战报他越发现这叛军确实不简单,不像普通的农民起义那样毫无章法。
    兵部战报中有一段是南安府西南的广顺县知县死前送出来的。
    里面写到叛军攻县城时赵百人左右披五六层牛皮,手持大斧,冒滚石箭矢硬劈倒外围羊马城,中矢倒地过半血染城墙亦不惧死。
    次月,广顺县城被攻破,城中老弱妇孺加守军二千人上下被屠戮殆尽。
    广顺县的下场暴露多数农民起义存在的问题,短视,组织松散,领头的控制力不强。
    这使得虽然其出发点值得同情,可之后许多不加约束的作为却使得他们快速站到多数人的对立面,并背离初衷,走向败亡,比如抢掠、奸淫、屠城。
    战报中南方叛军的恶行到处都是,除了屠城还有强抢民女,抢夺百姓财物,烧毁房屋,滥杀无辜等。
    这其中必然有朝廷官方添油加醋的部分,但属事实的肯定也不少。
    赵立宽作为熟读马列经典的人,虽同情普通百姓,可心里也明白,世上很多事是无法光讲理的。
    这场仗打到现在,持续一年多,双方都流了太多血,结下太多仇恨,只有以血偿血,以仇报仇。
    幼稚的人恐惧权力;软弱的人以为权力来源于规则;最清醒的人定会明白,无论古往今来东西中外权力来源于暴力。
    无论表面如何粉饰,赤裸血腥的内核是不变的,战争就是褪去一切伪装,回归到最原始的权力斗争。
    不过他关注的重点还在于这些叛军的战斗表现,初期他们连铠甲都不足,只能披牛皮作战,战斗意志却高得可怕,这很不寻常。
    赵立宽看着都有些心怵。
    战死一半还死命作战,要么就是特殊待遇特殊培养的死士,但叛军应该没那个条件,经济实力组织实力都不允许。
    要么就是叛军真的苦大仇深,和朝廷不死不休了。
    战争不是儿戏,即便是此前数万辽军围困仙人关,一个多月战死近千人左右就选择撤兵。
    其他地方的战报也表明,叛军有着超乎他意料外的战斗意志。
    战报中距离胜利最近的第二次平叛,带兵的安抚使司马迟绝对是个能打仗的,说他打了半年,赵立宽却看得明白,准备工作,加上从京城赶到战场就花了三个月左右。
    真开战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左右,赵立宽从战报中统计了一下,短短三个月,司马迟接连打了大大小小十九场胜仗,最少的斩首十一人,最多的斩首一千五百人,斩杀俘虏军拢共多达七千余人。
    兵部觉得司马迟最终是犯罪轻敌冒进被伏击而死。
    可赵立宽看了这些战报却不觉得他的决策有什么问题,这种批评多少有些马后炮了。
    要是自己站在司马迟的位置上,三个月内连赢十九场,他也会觉得叛军不堪一击,胜利在望了。
    所以最后他才会做出主力继续围困久攻不下的新州城,自己亲率精锐南下开阳县断叛军粮道的决策,这样战争就能更快速结束。
    可他没想到的是接连在短时间内遭受这么大打击挫败,伤亡这么多人后,叛军居然还能组织起大规模反击。
    平心而论,赵立宽觉得他上也要吃司马迟这种大亏,这叛军战斗意志强得出乎意料了。
    心里也给自己打了预防针,不断告诫千万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同时他也在战报中仔细研究出叛军的一些弱项,并一一记下:骑兵少、行军速度较慢、阵型松散,着甲率低等。
    他合上战报,钟剑屏一身戎装进来,话也不说把一盏茶放桌上。
    赵立宽吃惊看她一眼,端起来喝了一口,是甘草、枸杞泡的,提神醒脑,便笑:“这一路倒学会泡茶了,走一千里也不亏啊。”
    钟剑屏微窘,岔开话题:“怎么大半夜不睡觉。”
    “兵部给的战报刚看完。”赵立宽起来伸个懒腰:“你怎么也没睡。”
    “我.......河水太吵,睡不着。”她随口说:“你这样白天赶路,夜里晚睡对身体不好,我答应小姐照顾好你的。”
    赵立宽打个哈欠:“三千人的前途性命都在肩上呢,不是只想自己的时候。而且京城可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