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十一月下旬,天气越发寒冷,早上起来整个营地墙角、帐篷上都蒙着一层白霜。
赵立宽准备了回礼亲自送到郑王府上,对方只收了礼,并表示郑王不在家,招待了他们的一顿饭菜。
他没再耽搁周旋便留下礼物告辞,出门在两道红墙中的走廊上,却听到隔壁园子里郑王和人吟诗作赋的声音。
领路的下人有些尴尬,赵立宽识趣装作没听见,也完全确认郑王只是用他在皇帝面前作秀。
十二月初六,洛阳飘起小雪。
每天早上,赵立宽依旧坚持着高强度的体能训练,骑术、枪术和弓术训练,每天点卯,处理完军务,又巡视大营后,人累得像条死狗,倒头就睡。
老罗和赵三看不下去,劝他注意身体,又开玩笑说:“姑爷,这隔宣州上千里呢,不用怕媳妇,俺们不告状。”
“滚滚滚,老子当家做主的,我怕谁!带人去把马全喂好,瘦一斤从身上刮!”赵立宽踢了赵三屁股一脚把他赶走。
赵三跳起来:“诺,我身上没二两肉!”说着也麻利去干活了。
他们不知道自己心里到底在怕什么,他们也理解不了。
下午,营地中的雪已积过脚踝,不过对于他们这些北方来的军队而言都是小场面。
赵立宽找来六个指挥,根据行军扎营的规定发布新命令。
其实很多规定都是经验之谈的细节,都是几个月来跟着媳妇学的。
雨雪天气,去砍柴、挑水等不得独自外出,需至少加派一人陪同。
反之斥候队伍则需更加扩大巡逻范围,相应的火头军给他们准备的口粮也要增加。
媳妇跟他解释过,这个规定是因为以前护仙军那边出现过下雨天道路湿滑,做饭的火头军一个人去山沟里打水就没回来。
后来找了几天才发现尸体,他滑落山涧但没死,是摔断腿走不了也爬不上来,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活活冷死的。
自那之后军规才多了这条,雨雪天不得独自外出。
而反之,雨雪天常伴云雾,视线受阻,耐旱善战,机动性强的辽军有时会借机靠近,发起袭击,便又规定斥候必须增加前出探查的距离,以弥补视线受阻的劣势。
很多东西并不是能一拍脑袋就决定的。打战这东西门槛还是很高的,能把成千上万人的吃喝拉撒安排好,成功带到指定位置就是多数人都不具备的能力。
又派人去兵部询问过冬柴薪的问题,他们是自己去买还是在河边砍树。
兵部很快给回复,黄河边的树不能随意砍伐,禁军有统一的柴炭库存,可以分他们一些。
夜里,他点起灯火,喝着钟剑屏泡的茶,又看一遍老婆的家书,随后仔细研究战报,图经,读这个时代的兵书。
“你也早点睡吧。”钟剑屏还没卸甲,随时剑不离身。
赵立宽也慢慢发现,她是个面冷心热的,大概是因为她的面相,仔细看下来她其实是一个娇嫩柔美的人。
甚至不像媳妇那样,媳妇是七分美丽中带三分英气,严肃起来不怒自威。
钟剑屏平时凶巴巴的,她却反而长得秀丽,若不穿这身戎装,就是标准的北方大闺秀,村里一枝花。
盖因她相貌就是这样,为展示自己的凶悍保护自己,所以才随时凶巴巴的,像个刺猬一样。
说来其实是可怜的,媳妇和军中人都跟他说过,钟剑屏等亲兵是归义、护仙、宁远三军将士留下的孤儿。
即便媳妇心善,这些孩子自小也是孤苦无依,无父无母,自卑敏感,自然会下意识让心里长满刺,把自己保护起来。
便道:“你才该休息,天天不卸甲也太累了吧。”
“这是军中规矩!”
“按行军条令,扎营后不巡逻站岗,可以不着甲。”
“这是我个人爱好,团练使也要管,卸甲是命令吗?”她格外激动的说。
赵立宽摇头:“不是,你就是没安全感,希望你哪天能自愿卸甲。”
钟剑屏,“这种事不必团练使管。”
.......
第二天,兵部、户部派一百人左右的车队,二十辆马车过来。
其中十二辆是给他们送御寒柴火和木炭的,赵立宽令老罗带人手去帮忙搬运。
另几辆则是给他们的军饷,以及发放的御寒衣物。
原本归化军属于三交军镇,军饷由郡王府自行筹措发放,如今则由朝廷发放。
兵部户部官员一同押解,共一千九百七十贯六百文。
赵立宽亲自清点,数目对后给押送官员签了条子。
这时赵立宽才发现,押送官员其中一位他认识,是当初给他传旨的兵部员外郎司马芳。
对方拱手道:“赵团练,没想又在这遇到了。”
赵立宽也打招呼,双方聊起来,现在他也明白,为什么当初在宣州司马芳不敢收钱,因为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