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六月,整个梅州前线如同蒸笼,热辣的太阳,来去迅速的暴雨,泥泞之后暴晒,暴晒之后又暴雨,使得路面坚硬的泥巴上如抹了一层油。
那道路都不能叫湿滑,直接就是润滑。
东线惨败消息早传过来,将士们都有些担忧,东线才是主力军。
赵立宽也算第一次见识,什么叫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特别是战场上,伺候几万人的吃喝拉撒就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再能组织调度得当更是不易。
很多时候不看谁厉害,而是看谁犯错少,做好自己,等着对手犯错误是最常见的取胜之道。
这次如果没有黄体仁的擅自行动,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对峙无果,双方僵持在新州战线。
这样日久天长,叛军肯定耗不过周军。
毕竟周国有二百多军、府、州,五千多万人口。
叛军那边就算南安府富庶,顶天也就算六七个州的地盘,人口最多八十万到一百万。
大军对峙在那。
周军要付出高代价,近十万人不事生产,百万人生活受到影响。
反之叛军亦然,要是对峙上半年一年,叛军自己内部就会受不了。
只不过如此便相当于以血换血,硬生生熬死叛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赵立宽也难受,原本他以为打完这仗,他们的战争就此结束,西路军守着梅州到战争结束。
看如今局势,他们很可能会被调到东线去救火。
七千伤亡不是小数目,要是西路军去,那妥妥全军覆没了。
不过赵立宽不太认同孔大帅的战略。
分散兵力去攻打许多不要紧的州县,战报上好看,却无法取得决定性战果,很容易反弹拉扯。
梅州下辖也有四个县城,梅州城一陷落,立即来投降了。
之前不管是因为这些县城守军对他们造不成什么威胁。
不打是他一开始就想好的。
一来打下要分兵去守,不然白打,一旦分兵等于自己削弱自己兵力。
二来梅州不下,拿周边县城根本没用,叛军以梅州为支点,随时可以发兵支援或夺取。
他们好打,叛军也好打!
没有战略支点,打了白打,白白损兵折将,费时费力。
拿下梅州,周围这些县城就都独木难支,无以为继。
他们也识相,纷纷投降,赵立宽顺利派兵进驻,整改当地守军,重新派遣军官,稳住当地防务。
.......
原本只以为打战难,没想到部队休整也难。
下午,梅州官署,空气闷热。
赵三满头大汗,穿一身皮甲从天井进来,如今他已因功升级为都头,他着急的推开正堂大门,大声道:“将军,出事了!又出事了!”
随即讶然:“钟都头,你干嘛钻桌子下面?”
随即传来坐在堂上的赵立宽气急败坏大骂:“他娘的叫你进来敲门!下次再敢老子打断你狗腿!”
赵三连站直道:“我错了将军,刚才出事了,一下给忘了。”
“出去外面等我!”
赵三领命,到天井里等候。
过了一会儿,一身官袍的赵立宽一脸不爽带着钟剑屏走出来问:“什么事?”
“将军,火头军有个士兵,把城里一菜农的女儿给玷污了,人家纠集亲戚到官署外面闹。”赵三满头大汗说。
赵立宽听了立即明白,也没慌乱,这不是第一次出这种事。
天气燥热,火力旺盛,而且不少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纪。七八千历经生死的小伙,一旦闲下来迟早出事。
这些天已经把他弄得焦头烂额。
赵立宽立即命士兵披甲列队在堂前左右。
把被害人及其家属带进来,行凶作恶的士兵也被绑了进来。
双方各自供述,基本事实没什么争议。
就是这菜农一家靠卖菜为生,火头军的小伙每天跟人家买菜,时日长后看上人家,小姑娘说话也暧昧些,结果那火头军士兵有天终于忍不住。
不顾小姑娘反对强行玷污了人家。
若按《大周刑统》,这能直接判绞刑。
但他们是军队,按军法处置,判笞二百,赔钱五千,士兵如果拿不出钱,则由军队出,之后再从其军饷中扣除。
双方都对这判罚没有异议,因为此前早有八起先例。
一开始他也义愤填膺,要求严肃军纪。
后来慢慢发现,这并非单纯的士兵问题,也有当地百姓用妻女下套来讹钱的情况。
禁军一个月的军饷八百文,五千是半年多的收入,对普通百姓来说更是一大笔钱,许多贫苦百姓愿意为此冒险。
说来说去还是生活所迫。
或者说这都不是生活了,而是生存。
听到判决女孩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