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平河渡口熙熙攘攘,大小船只前前后后,舟船如叶,撒遍河面,扬帆蔽水,热闹非凡。
冠军大将军的威名伴随西南捷传遍西南。
随着蜂拥而来的,还有各地行脚的商人。
大多行商的都是聪明人,知道西南一场大战后必是最缺东西的,都像闻见肉的苍蝇,都纷纷汇聚过来。
他们的到来确实为当地带来许多物美价廉的东西,也让当地一些产品能卖出去。
秦钟就是其中一员。
他们是在蜀地做生意时听到的消息,千里迢迢从关中过来。
当时的消息还只是官军安州大捷,赵大帅两万破十万,成都城里都传遍了,人人兴高采烈议论纷纷。
说起赵大帅,不少人都是扬眉吐气引以为傲。
普通百姓也奔走相告家家欢喜。
打仗可没那么容易,前线数万大军,十万民夫不事生产,后方就需要征额外战争税。
为免去过度损耗,一般就近取。
蜀地,汉中,荆楚,江南,岭南等广大地区百姓都要额外交税。
如今战终于打赢结束了,百姓们自然也高兴,千里外也记赵大帅的恩情。
不过他作为商人想到的就是商机。
当时战争还没结束,只是安州大捷,他就判断官军会赢,于是冒险南下。
没想到一路上接连都是捷报,人才到泸州,前线大军已经把贼首都给杀了。
这样的恐怖进军速度和战斗力,沿途百姓欢欣鼓舞,走到哪都有人要聊上几句前线战事,并颇为自豪的说起赵大帅的事。
有对其年龄啧啧称奇的,有称赞其用兵如神的,有说他骁勇悍猛万夫不当的,还有人对其传奇往事喋喋不休,说赵大帅是高郡王的乘龙快婿,得了秘密亲传才会这么打仗,肯定有什么绝密兵书之类的。
这些是普通百姓的的说法。
秦钟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商人看到的却完全不同。
他在北方时见过赵大帅,去过他家驻马店,还吃过他请的饭,在他眼中赵大帅没那么神秘。
他的关注点在于,赵大帅必是个强力而杀伐果断的人,在他的地盘上最好老老实实守规矩做生意。
于是只敢买了百姓急用的布匹,油,香烛,纸钱等南下。
果然,他们才上岸,渡口边上已被官军包围。
随后询问分流,将做生意的与不做生意的分开,带到一侧的空地上。
官员站在高台上,居高临下对他们郑重警告:“大家到我们这做生意我们都很高兴,大帅也说西南百姓正是缺少物资的时候,诸位千里迢迢而来,对百姓来说是大好事。
但我这里也要丑话说在前头,如今大青山南面这片还归赵大帅管,用的都是军法。
所有坑蒙拐骗,不尊法令,囤积居奇,用假钱假货混弄百姓的,还是趁早回去,免得害了自己。
你们去看看,每个城头还挂着几个脑袋,都是被大帅杀的。
昨天大帅还处死一个,往铜钱里掺四成铅,想蒙骗百姓的。”
“官人哪里话,我们都是老老实实做生意,哪敢拿自己性命开玩笑。”台下商人道。
“就是,大官尽可放心,我们这些小民还敢跟官府对着干吗。”
台上的官员冷笑:“出事前人人都是这么说的,也不见就不出事了。”
一番说教后,才给他们发了牌子,准许他们过去。
到城外,到处都是排队的百姓和士兵把守的粥棚。
城墙上粘贴着告示。
秦钟凑过去看,发现上面写着的是每天两次开粥。标准是汤勺放在面上不沉,不达标所有人都可以去官府找赵大帅举报。
所有年不满十八,以及年过七十的,都可以去官府登记,领六斗米。
他靠过去和正排队领粥的老人说谈了几句。
“老丈,你们这粥每个州县都有啊。”
“那当然,赵大帅替我们向皇帝求的,活菩萨!”老人拍胸脯说。
秦钟好奇:“你怎么知道是赵大帅。”
“咱们这什么好事不是大师做的。”老人随后佝偻着腰杆,拉住他的手,欠身神秘兮兮说:“告诉你,庙里的道士说了,赵大帅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来的,才这么厉害。
这件事你可别往外说,免得泄露天机。”
“是是是,老丈放心。”钟行赶紧笑着拱手告辞。
“开粥了开粥了!”前面有人喊,老人也不搭理他,急忙去等粥了。
秦钟忍不住和随行的伙计感叹:“这一路来不见匪盗,不见尸横遍野,道路通畅,要不是这些粥棚,都不像打过战的地方。
上回在宣州见,只是位出手大方的富家公子,一年不见天翻地覆。”
伙计道:“赵大帅确实是个奇才,只不过这些人也太过乐观了。
西南有什么强兵?和西北羌人、党项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