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三月之期,这可是大手笔啊(二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六十章三月之期,这可是大手笔啊(二合一)(第1/2页)
    从陆院着急筹备基地架构的动作上,不难看出,这项实验应该是拖得过久。
    上面的人,也急于看到成效。
    看到陈默坐着普桑,头也不回的跟首长一起离开。
    搞得轻武器射击场,正在咬紧牙关冲坡的学员,一个比一个心里不平衡。
    特么的,凭什么自己就要被大太阳烤着,秀才那小子却那么舒坦?
    尤其是王博,更是欲哭无泪,主要是秀才不参加接下来的训练,所有负重的装备都被他全部接收。
    冲坡就算了,别人都背一把枪。
    他背着两把,一边抹汗,一边在心里咒骂着狗日的秀才,咬紧牙关的冲刺。
    这不冲不行啊。
    队长方淮一直盯着他们这帮老兵,压根没有偷懒的机会。
    就在训练场这边鸡飞狗跳,怨声载道的暗骂时。
    另一边。
    陈默陪同陶瑞昌,林延华两人,已经来到经安教学大楼入口处。
    军区来人毕竟不同于其他,加上陶瑞昌的级别在这摆着。
    他们这边刚下车,陆院副院长张津南便笑着迎了上来。
    “哈哈,老陶,这大半年没见,看着还是老当益壮啊。”
    张津南显然私下和陶瑞昌的关系不错,两人见面时,没有因为级别的缘由,而显得拘谨。
    “嗬,比不得你老张啊,我看这陆院发展是越来越好,要比前两年过来时强多了。”
    陶瑞昌笑呵呵的回应着,两人并肩,有说有笑的走进大楼。
    陈默一个学员,自然是插不上话,他跟在几人的后面径直来到四楼会议室。
    索性,一路上也没人搭理他。
    进到会议室后,发现这里可不光上次开会时,见到那帮老教员。
    校长袁山松,政委何金平都在。
    除了他们两个,何政委正在陪同闲聊的那位,年约五十岁上下,军衔同样带着一颗金星的首长。
    陈默还认识,正是38军的参谋长王哮虎,此次过来,应该也是为了建立培训基地的事。
    参会的人数倒是不多,总共加起来也就二十多人,但现场级别最低的都是上校。
    像是陈默这种还挂着学员衔的人,肯定是没机会上桌了。
    他悄悄的走到会议桌右侧,跟颗松树似的往那一杵。
    等待着会议开场。
    这老兄弟见面,可不得先寒暄半天,增进一下感情。
    大概等了有十几分钟吧。
    会议室内嘈杂的声音才渐渐平息,陆院政委何金平抬手敲了敲会议桌:“好了同志们,今天把大家聚过来,是有事要商量一下。”
    “那个,陈默。”
    “到!”
    “你也别在那杵着了,自己找个地方坐。”
    “是。”
    有政委发话,陈默当即大步走到会议桌最末端的位置,屁股占半块椅子,依旧是挺直腰板的坐着。
    旁边有负责发放文件的军官。
    将一部分打印好的有关装甲单位,近三年概况,以及陆院计划培训基地的一些细则,发到每一个人手中。
    陈默大致翻了翻,他没有太大的兴趣观看,不管咋说,他也是经历过后世的人,演习数据真没啥可看的。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演习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那就是蓝军必须输,红军必须赢。
    但凡蓝军没有按照剧本输送兵力,导致红军单位阻击不利,蓝军单位都要背锅。
    说是演习都不恰当,应该是演戏更为妥当。
    至于小规模的演练,不能说没有效果吧,至少很难从数据上看出单位战斗力,有什么明显的提升。
    陈默之所以提起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引起学院的重视,基层十几年如一日的,没有任何变化。
    蓝军营要做实验,那什么才是成功?
    怎么衡量成功?
    在这种大环境下,思维逻辑不改变,实验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跟体系无关,而是跟认知有关。
    想成功,想要看出明显差距。
    肯定要有这些提前收集好的数据,作为以后的基础参考。
    否则,蓝军营就算搞好了,这帮搞学术的人,也能给你扯皮连续扯几年的时间都不嫌累。
    演习数据,陈默没有多看,但有关培训基地的构设大纲,他倒是看得挺认真。
    按照资料上显示。
    陆院最近半个月确实没有闲着,京都军区下辖的第五工程兵师已经接到任务,随时可以进行勘察建设工作。
    包括大军区下辖的水电总队,都已经有电文通知到位。
    不光如此,京都军区的239通讯团,工程运输单位,军工93773工厂,所有单位全部通知完毕。
    毫不夸张的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