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只要现在陆院确定培训基地建设在哪里,半个月之内,工程兵师就能建造出一处,占地至少几十万平方米的基地。
水电总队,能同步铺设水电网络,包括通讯团,也能跟上建设速度,针对基地进行军用光缆铺设。
就连军工厂,都能为基地提供训练的专用弹药。
不得不说,论信息化作战,其中牵扯到的重要性,确实厉害。
这陆院也是下了大本钱啊。
手中拿着文件,陈默都忍不住咂舌,特么的,有这动静干脆建校多好了?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针对蓝军营的建设,可不光是这次动静大,前面四次动静也不小,只不过都签了保密文件。
忙碌这些事的单位,不向外透露罢了。
一次带有秘密性的实验,准备工作不亚于一次大规模军演,届时,基地周围进行空中管制,交通管制都是基础操作。
陈默对这些大的方向没看太久,他针对培训基地的组织框架搭建,教务,教学,行政体系,都着重看了看。
包括培训基地的专业,陆院的人都做了细致的划分。
有装甲步兵基础科目培训课,有雷达侦察设备操作与维修,还有坦克维护保养,工程车辆驾驶保养,战地医疗急救,通用枪械维修保养等等。
专业的针对性非常强。
连陈默看得都不得不承认,陆院实验方面虽经过数次失败,但人家专业方面的能力,真的挺强。
至少比自己这个半吊子出身,强太多了。
光是这么多士官对应的专业,他自己不去基层收集,也搞不出如此全面啊。
陆院这回,还真是下大功夫了。
由于这次配发的文件中内容太多,会议开始后,除了陆院方面的代表没有细致观看之外。
63军和38军的人,都在一张一张的翻阅。
陈默看完都过去四十多分钟了,其他人,才长出一口气,纷纷放下手中的文件。
负责主持会议的政委何金平,看到众人的动作后,他笑着正了正身子道:“这次麻烦军区的同志,专程跑一趟。”
“电话里没办法说的太明白,既然大家都看过手中的文件了,我多啰嗦几句。”
“为确保接下来,有关信息化作战实验的推进,陈默同志提出建设培训基地,先从兵源入手。”
“京都军区的首长也明确表态,只看最后的结果,眼下可以说是万事俱备,有关这个培训基地的建设位置,以及兵源接纳问题。”
“老陶,老王,你们俩人可别藏私啊。”
“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研讨。”
闻言,陶瑞昌笑了笑没有急着表态,他提前去找过陈默,知道这个培训基地建设,对军区都有哪些影响。
所以他并不着急。
可别以为陶瑞昌那种做法,太过小肚鸡肠,不就是一个培训基地嘛,犯不着这么谨慎。
不要忘了,这信息化实验又不是一次两次了。
这回还牵扯到装甲单位,63军的装甲旅从1998年七月份,28军的装甲单位过来后,就被撤编。
如今只剩一个装甲七旅,万一这次实验又不成,上面会把责任推给学院嘛?
那显然不太可能。
大概率会认为是实验单位的问题,目前正处于装甲减员30万人,节源开支的节骨眼。
一旦实验失败,搞不好上面能把装甲七旅都给撤掉,大裁军时期,没有什么不可能。
就算实验以培训基地的形式展开,不再牵扯一整个单位。
可兵源还是从装甲单位抽选,基地建在哪个军区,哪个军区就要负责一切后勤。
若是实验成了,皆大欢喜,可若是不成呢?
由不得陶老头不谨慎啊。
陈默所说的经过培训后,基层连队战斗力至少可以提升30%,这确实诱人。
问题是,代价太大了啊。
陶瑞昌不表态,那是因为他政工出身,能稳得住性子。
38军的参谋长王哮虎微微沉吟了一会,他将双臂撑在会议桌上,身子前倾道:“建设问题先放一边,老何,你光说要培训士官,找我们要兵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六十章三月之期,这可是大手笔啊(二合一)(第2/2页)
“这具体要多少人,你总得给个规划吧?”
“还有,培训之后的安置怎么安排?是回到原单位继续任职,还是调动一批装备直接送进基地,组建新的信息化单位?”
这点很关键。
兵源其实好抽调,一个军区只要别抽一个旅的人,单单抽选一个营或者一个团。
这点人,无论是38军还是63军,都很轻松。
重点是培训结束,组建的新型单位归属问题,才是这位王参谋长最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