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受害者联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报。
    两千年初,卫光渔具就成为了国内第一大鱼竿厂。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也在迭代。
    玻璃纤维已经满足不了鱼竿的需求了。
    于是老陈头到处跑技术,好不容易从东丽买来了一条报废的生产线,做出了国内第一支碳纤维鱼竿。
    “我们做碳纤维的鱼竿的时候,国内外技术存在明显的代差。”
    “我爹寻思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一定要自研。”
    “但那些国外大厂都不出让技术和设备。”
    “我们只能摸索,前几年挣的钱,都被投进实验室了。”
    “我爹也因为久久没突破,心梗走了。”
    陈涛说着说着,抬起头看向郑宇村。
    “当时我以为只有我们被卡,没想到你们也被卡了。”
    “咋不卡呢?”
    郑宇智暗自神伤。
    他自己的主业就是材料学。
    从一开始的钛64,再到后来的碳纤维,全都是国外领先。
    从郑宇智进入国防口工作开始,他印象中自己就在翻大山,一座又一座。
    很长一段时间。
    航空口的工作动力都来自于与怨气,能养活邪剑仙的那种。
    身后的那些专家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的岁数比郑宇村大二十多岁,也就多了二十多年的屈辱。
    吴迪回想起行业内的情况,一把辛酸泪。
    “国外产业化的时候,国内的技术才刚萌芽。7511会议之后,统筹规划了500万元,搞了五个技术攻关组,后续六年又追加了2600万投资,终于有碳纤维原丝和长丝的生产能力,能满足一定国防需求。”
    “可是同时我们放眼外边,人家的技术也在突飞猛进。”
    “我们看似有进展,实则和人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叶鹏飞听到这话,也想起了自己参加工作的那一年。
    “当时我还在西工大材料所,刚毕业。”
    “上面的政策是造不如买。”
    “而且还有巴黎统筹条约在那儿限制,国外不出售技术,也不转让设备。”
    “我们单位当时想着钻空子,从国外弄回来一台设备,结果到手还不能用。”
    “上面领导也因为这个事儿搞得心里没底,不敢加大投入。”
    郑宇智连连点头:“这个事儿我听说过。”
    “当时我们想把SU27国产化。”
    “结果整个项目都卡在了复合材料这一关。”
    陈涛听着这几位的牢骚。
    感同身受。
    他们被卡的这些年的经历,和自家厂子一模一样。
    可是!
    今天是什么鬼?
    “各位领导,你们把我厂子封了,不能只是为了诉苦吧?”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