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祸根深种【5K】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即便不将所有凉州兵都坑杀,他们觉得至少也得清算作恶的凉州将校。
    因为这些官僚之中,几乎每一家都曾经受到过这些凉州人的蹂躏摧残。
    公卿贵女只要敢出门,那些凉州将校就敢在大街上公然掳人。
    毕竟凉州胡风炽烈,对于抢亲之俗早就习以为常。
    纵然这些官员上告董卓要回了自家女眷,基本上也都为时已晚。
    或是妻女、或是族人,几乎每家都和凉州兵有着血仇!
    当然,这也不奇怪,实际上如今长安的士民十有七八都和凉州军有血仇。
    就因为迁都,从洛阳至长安的崤函古道之上死者枕籍于路,暴尸荒野者不知凡几,士族子弟也好,平民百姓也罢,几乎无家不哭,甚至满门灭绝的比比皆是。
    百万洛阳生民,能顺利到达长安的不过十之七八而已。
    也正因为这一点,当王允表态之后长安内外几乎满城欢呼,
    没办法,像马日磾这种相忍为国的官僚终究还是少数。
    一时间,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市井舆论之中,王允声望顿时达到了顶峰。
    本就因为诛杀董卓而声威大震的王允,此刻可以说彻底掌控了朝堂。
    于是原本还对刘虞的到来寄予厚望小皇帝刘协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因为他知道,即便刘虞有洛阳郡县为依仗,如今也完全不足与王允抗衡了。
    别说制衡了,刘虞能够自保都算不错了。
    小皇帝刘协倒不是想要卸磨杀驴,只是实在不喜欢朝中再出一个权臣。
    但无论他喜欢还是厌恶,长安朝廷终究还是成了王允的一言堂。
    而王允在获得了朝堂和民间的支持之后也越发信心十足起来,加上刘虞带来的一万大军大大加强了长安的实力。
    于是王允开始频频派遣使者持天子诏书至右扶风、左冯翊等地,收缴剥夺凉州将校的兵权。
    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刘虞终于还是坐不住了,当日便入尚书台劝谏。
    ……
    尚书台中,刘虞与王允相对而坐。
    刘虞满脸愁容,而王允则是一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之态。
    见此情形,刘虞忍不住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董卓将校及掌兵者多为凉州人,如今尽罢其军,必人人自危。子师难道就不怕引发祸乱么?治大国若烹小鲜,岂能如此大操大办?”
    “当下贼首董卓既死,不如令皇甫义真为将军,统领凉州部众,驻守虎牢关而镇关东,以观其变,以免关东郡县对朝堂生出轻慢之心。”
    “如此将功折罪,不亦乐乎?”
    这个想法刘虞其实在心中酝酿许久了,甚至在来的路上就已经这么盘算了。
    经过几次战败之后,刘虞也清楚自家没有领兵之才,所以进入长安拜见天子时,刘虞才会主动表示想将太尉之职让与皇甫嵩,奈何天子不允。
    在这方面刘虞和马日磾的观点差不多,他也觉得应该招抚凉州兵。
    并且刘虞甚至提出了具体措施,那就是用皇甫嵩来制凉州兵。
    毕竟安定皇甫氏本就是凉州名门,在凉州声望甚大,至于皇甫嵩本人更是战功赫赫,即便在凉州军中也享有极大威望。要知道连董卓都曾经是皇甫嵩的麾下卒,其他凉州将校就更不用说了。
    若是让皇甫嵩出马,再辅以大赦,大概率能收服这批战力不俗的凉州兵。
    此举最妙的是还不用担心皇甫嵩会成为董卓第二。
    因为先帝之时皇甫嵩的种种举动早就证明了他的忠诚,他确实是汉室死忠。
    可以说刘虞在马日磾之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办法。
    只可惜无论是刘虞,还是马日磾都只代表极少数人。
    此刻见他这么一说,王允当即正襟危坐,毫不客气的驳斥道:
    “太尉此言过矣!关东举义兵者,皆吾辈之徒耳!”
    “今若据险屯陕,虽可安凉州之心,然却如何安关东之心?”
    “疑关东而悦叛逆,如此岂非本末颠倒乎?还请太尉以国事为重,莫以一己之私而乱天下之根本!”
    王允这话的意思,就是让刘虞不要因为和袁绍矛盾而感情用事。
    于是此言一出,刘虞顿时气得面色通红。
    然而王允却丝毫没有理会,当即转身拂袖而去。
    毕竟如今朝堂大权皆在他手,甚至刘虞带来的万余河南兵都被他用北军的名义接收了,堪称是独掌军政大权,与历代大将军无异。
    在这种情况下,王允确实有不在乎刘虞这个太尉的资格。
    不过刘虞就惨了,由于被王允的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所气,回去之后心中郁结,没过多久就病倒了。
    ……
    与此同时,得知董卓死讯后三辅各地的凉州诸部也人心惶惶。
    牛辅、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惊慌之下倒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