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定,可能会退大取小,也可能会回小向大,不定种性。第五个是无性种性。这个无性种性,他只有人天的善根,没有出世间的善根。这五种种性。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这当中只有菩萨种性有资格悟入唯识实性。菩萨当中又分成两种种性,这个每一个种性又两种种性,就是菩萨种性是怎么建立的呢?
第一个、本性住种——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这个是我们过去世无始劫的串习,他阿赖耶识当中有一种大乘无漏的善根。这个善根主要是约信心的善根,蕅祖的解释是这个意思,就是本性住种是偏重于在这个信心的善根。
第二个、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已闻所成。这个习所成,是偏向于智慧的善根。就是我们去听闻这种清净法界所流出的等流正法,佛陀的这清净的名言,生起智慧光明。习所成种性是偏重于在智慧这一部分。
附表二十——“大乘二种性”差别表
就是说要悟入唯识实性,要有大乘菩萨的两种种性,这以下就把这两种种性的差别,作一个表来解释。先看第一种情况。
一、现见有人,未闻教时,浑若不知;既闻教已,便速开悟,是有本性种子,亦有薰习种子故也。
说有一种人,他不闻教理的时候,内心当中是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诸法实相,内心当中活在自己的我相、法相当中。也不知道什么叫做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个道理完全不懂,他只知道活在自己内心所安立的名言的我相法相。但是这个人既闻教已,内心跟清净正法一接触的时候,便速开悟。就把心中的这种我相法相完全否定掉了,开始随顺真如而运转。这种人是有佛法的善根,也有佛法的智慧,信心和善根,有本性住种,也有习所成种。这第一种人最圆满的,千年的冰山雪莲。
二、復见有人,未闻教时,茫然不知,既闻教已,虽不顿悟,深生渴仰者,但有本性种子,未有薰习种子故也。
说有一种人,没有闻教的时候也是茫然不知。他听闻教了以后不能明白,智慧不够,老师讲了很多很多,他完全听不懂。但是深生渴仰,这个人难得,他听不懂,内心非常得好乐。这个是怎么回事呢?但有本性种子,未有熏习种子。这个人过去信心的善根栽培得特别强,跟大乘佛法的善根信心因缘结得深;智慧的栽培不够,不能够明白。但是深生渴仰,就是法师讲课,他每一堂都来听,说法师讲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他很想听,这种人也是有。怎么回事呢?就是有本性住种,没有习所成种。
三、復见有人,未闻教时,茫然不知,既闻教已,与不闻同,绝不飡採,都无信乐者,原无薰习种子,又无本性种子故也。
——《观心法要》——
说这个人他不闻教理的时候是不知道,听到以后跟不闻完全相同。怎么说呢?绝不飡採,都无信乐。心中对这些法完全没有想要领纳受用的心,没有信心好乐。就这个人对大乘佛法,信心的善根也不够,闻思的智慧也不足,两个都没有,是这样子。
这个意思,本性住种是一个基础,一定有本性住种,才能够生起习所成种,一定有信心才有智慧,所以它的简别只有三种。但是你有本性住种,不一定有习所成种,有信心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一定要有信心做基础。
比如我们看十大愿王。前面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其实这个主要是在修皈依,修信心。我们礼敬诸佛,每天不断地拜佛,赞叹佛陀,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对佛陀做种种的供养。这个人能够成就大乘的本性住种,他以后生生世世不断地赞扬佛陀,听到大乘佛法会生欢喜心。能够进一步“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那就更殊胜了,能够从法义当中去闻思,就有习所成种,他以后不但是欢喜,还可以开悟。
我们回到讲义。这以下等于是说,谁能够成就唯识实性呢?谁能够悟入真如呢?必须要具足大乘的两个种性,缺一不可。你对于大乘佛法要有信心,还要有闻思的智慧;有闻思的智慧,还必须有信心。你才有资格悟入唯识实性,是这个意思。这是回答“谁人悟入”,就是必须具足大乘菩萨的两种种性,这种人就可以悟入。你看到大乘佛法非常好乐,而且你也能够从学习当中了解道理,这个人就能够悟入。
具此二性方能悟入。何谓五位?这个是答第二个问,就是几位悟入,就是五位。看蕅祖的注解。
具大乘二种种性——答其“谁人”之问。是谁能够悟入呢?就是具足两种种性的大乘菩萨。
方能悟入——答其“如何悟入”之问。“方能悟入”,就是“具此二性方能悟入”,是答其如何悟入,就是这样子悟入的。
何谓五位——答其“几位”之问,总徵下文也。几位悟入,就是五位,来征起下面的文。
好,我们看以下的各别解释这个五位的差别。先看第一个,资粮位。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