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子的伏灭来安立这个阶位,不约现行,是这个意思。
    因为现行,有时候他一念的相应,有时候他的现行那是跟佛的现行是一样。你像蕅益大师他一念的相应,所悟与佛无异同;但是他从那个意境里面出来的时候,跟染污的境界接触还可能起烦恼,所以约种子是比较合理。
    好,我们再看第二个,加行位。
    二、加行位
    谓修大乘顺决择分,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其相云何?
    颂曰: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
    前面的资粮位是一个散散乱乱的境界,这个加行位的菩萨那已经是非常不得了,他能够息诸缘务,加强自己的止和观。但是他心中尚且安立了少物,就是那些佛法的名言,以此名言,他就以为他安住在唯识实性了,就是他这个唯识实性的出现要依止名言。不是说佛的境界,佛的境界他跟真如相应不必靠名言。佛跟真如相应的时候,离心缘相,离这个名言相的。
    但是这个加行位的菩萨要跟真理相见,一定要名言,所以讲“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因为“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因为心中还有名言可得,这个时候还是没有真实安住在唯识实性,但是离唯识实性已经很接近了。看注解。
    “为欲见道,复修暖顶忍世第一,四种加行,伏除二取,名“加行位”。这个时候他为了要见道的关系,修习暖、顶、忍、世第一的四加行,慢慢慢慢伏除二取的烦恼种子,慢慢慢慢的伏。
    “随顺趣入真实的抉择分”,真实的智慧,“亦名大乘顺决择分”。这是个总标,以下别释,别释有三段,先看第一段,先讲到四加行的内容。
    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名为“煖位”。
    这个暖位就是“止观双运,道火前相”,就是有止有观,有观有止。这个道火,这个真理的火要出现之前的一个相貌、就是用钻木取火,还没有出现火,但是木头已经有暖了,这个意思。“依明得定”,这里的禅定,蕅益大师说要方便,初禅、二禅、三禅都可以;但是正式来说,蕅祖是认为这个定应该依止四禅。
    这个四禅为什么叫明得呢?就是在禅定当中有我空法空的智慧,所以叫做明,这个禅定当中有光明的智慧,简别外道的禅定。在禅定当中发起下品寻伺,观察遍计本空、依他如幻,一切法因缘所生,唯识所现,这样的一个寻伺。观察无所取,再破这个所取相,一切的境界都是名言安立的,这个时候叫暖位。
    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名为“顶位”。
    这个顶就是“慧日增长,寻思位极,名之为顶”。这个智慧慢慢增长,寻伺就像爬山,已经爬到山顶了,爬到山顶就没有好走了。爬到山顶了,看事情看得很清楚的,对诸法实相观察非常清楚,在寻伺的位当中已经到了顶了。依明增定,这个时候的智慧就更增长了,禅定不变,但是智慧增长。发起上品的寻伺,来观察所取的相貌都是名言安立的,唯识所现,因缘所生,名之为顶。
    依印顺定,发下如实智,于无所取,决定印持;于无能取,亦顺乐忍,忍境识空,名为“忍位”。
    这个印顺定就是有一个印,印定,决定印持。对无所取,这个所取的相状是毕竟空,能够决定的印持;对这个能取的心也觅之了不可得,能够随顺。我们看,发起下品的如实智,这个如实智跟前面的寻伺不一样,这个是非常的坚定的理解了。这个如实智跟寻伺,就差别在一个退转、不退转,差在这个地方。
    前面的寻伺,暖、顶会退转,这个如实智它不能退转。对于无所取,这个所取的相貌是不可得,是决定印持;对于这个能取的心也不可得,它虽然不能够印持,但是起码亦顺乐忍,有一种清净的信心。对这个境、对于识的毕竟空都能够安忍不动,所以名之为忍,对实相理能够忍可于心,叫忍。再看第四个加行。
    依无间定,发上如实智,双印二取皆空,名“世第一位”。从此无间,必入见道,异生法中,此最胜故。
    这个无间定就是说,这个定一得到以后,那就是十六个相续,不能够停止下来,得到世第一的时候那决定要成就圣道。他发起上如实智,双印二取皆空,所取的相、能取的心都毕竟空,都是依他起而有,这叫世第一。那么从此无间定当中,经过十六刹那,决定悟入见道。
    为什么叫世第一呢?因为“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在一切有漏凡夫当中,最为殊胜了,因为他十六个刹那就要入圣位了。在整个凡夫当中没有人比得上他,说这个人是个转轮圣王,这个是帝释天,他比不上这个人。那世第一,在世间的有漏法当中,最为殊胜,最为尊贵。因为他再十六个刹那就要入圣位了,这叫有漏法此最胜故,异生法中此最胜故。
    这个地方再看第二段。
    然诸菩萨于此四位,犹于现前安立少物,谓是唯识真胜义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