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心,有所得故,非实安住真唯识理也。
在加行位的菩萨,在这个四加行,他还是现前安立少物。因为他想跟唯识的真如理相应接触,还要挟带名言的寻伺。所以说他以这样的意境,“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他在这个十个字当中去寻伺,就把这个空的相貌表现出来,内心就跟这个空的相貌相应。但这个空的相貌是怎么有的呢?“现前立少物”,是你的名言创造出来的。
虽然佛法也同意这个名言是随顺真理,但是随顺是随顺,毕竟不是真理。所以说“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带相观空”,他要入观的时候,还有一个“空”的相貌,他出观的时候还有“有”的相貌。挟带佛法的名相来观空,心中尚有所得,还有能所。还有个能得的心、所得的真理,能得的心跟所得的真理还是不能打成一片,所以“非实安住真唯识理也”,毕竟还不是圣人。
“煖位”、“顶位”——依识观空,则境空识有。
这个暖位、顶位,他这个时候是安住在这个心,来先破所取。二取先破所取,依止这个心来观境界是空,就是用名言来观空。所以这个时候境界是空了,心中没有名言。但是心中的这一念分别心的执著是有的,能取的我相、法相是有的,境空识有,这个叫暖位、顶位。
“下忍”——印成境空;“上忍”——印成识空;
“世第一法”——双印二空;皆带空相,未得全除。
这个忍和世第一,这两个都空了,但是这当中还有差别。“下忍”印成境空,这个下品的忍位能够印成境空,就决定印持了;“上忍”印成识空,能分别的心也不可得;“世第一法”双印二空。但是不管是印境空、识空,都是皆带有空的相貌,未得全除,要到:彼相灭已,方实安住真唯识理,名“通达位”。
这个意思,暖、顶主要是在破所取相,就是观察一切的境界都是名言;忍和世第一,观察我能够分别的这一念心也不可得,破能取相。所以暖、顶主要是成就五根,信进念定慧五根,都会退转的。忍、世第一是五力,信进念定慧,对这个真如理的信进念定慧特别得坚固有力量,叫五力,就不退转了。所以到了忍位以后,这个人除非突然间发生意外死亡,否则在他这一期生命当中决定成就圣道。忍位的菩萨决定成就圣道,除非他意外死亡,他不会退转。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这个是这样子,资粮位跟加行位的差别,他不以福德资粮来判断,以智慧。说这个资粮位的菩萨是一个闻思的智慧,散乱心的智慧,但是他偶尔,当然偶尔也可能会生起正念,但毕竟薄弱,他止观的力量薄弱。但加行位的菩萨不是了,他内心有高深的禅定,有修慧。
就是说你只要还是闻思的智慧,那就是资粮位,只要你没有禅定就是资粮位;你禅定生起了,修慧了,这个就入加行位。这个地方是一个很简单的判断方法,所以资粮位的菩萨跟加行位的菩萨,就看你是用什么智慧?是闻思的智慧,或者是修慧,它以这个智慧来判断。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因为资粮位的菩萨对种子这种烦恼的调伏还不够,那么有种子就有这种功能。有种子跟境界一接触,有内因外缘,就会生起现行的活动。说你现在修得很好,但是我们经不起别人对我们的刺激,我们经不起考试。资粮位的菩萨,他在顺境当中会使令正念现前;但是逆境的时候,他不能控制他种子的活动,他不可以。“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他那个强大的种子跟恶因缘接触的时候,你不能控制它的,没办法控制,所以资粮位的菩萨退是退得非常厉害。
加行位要有禅定。加行位的菩萨,他的心情不像我们这种资粮位的菩萨,资粮位菩萨今天有事去竹山办事,明天到台中去办事。资粮位就是这种境界,散乱心,忏悔业障,积聚资粮,但是内心当中还是好乐无上菩提,也是很难得。这个加行位的菩萨,内心是在寂静当中,一个有禅定的摄持的人,他连走出佛堂都不愿意。加行位菩萨不太喜欢跟人家讲话,不太喜欢干扰,他内心当中一心一意地跟心中的胜义谛相应。
所以加行位菩萨的相貌跟资粮位很明显不同,有禅定的人他好乐寂静,这个人已经快要入圣道了。但是他是有菩提心的,知道这个是过渡时期,所以加行位的菩萨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停下来。前面的资粮位,还积集福德、积集智慧资粮。我们看这个加行位,那完全是在圣道中下功夫的,完全在圣道上。因为他这个钻木取火,钻到最后关头不能停下,不能有任何的差错,不能有任何停下来。
我们资粮位菩萨,今天修行一个学期,放假一个月,到那边走一走,间断一个月;加行位的菩萨不能间断,今天打坐,明天也要打坐,后天打坐,因为他那个暖已经有温度了,你这个火已经快出现,一停下来很可惜。而且加行位菩萨心情也不愿意停下来,他内心有法喜。
所以加行位跟资粮位有明确的不同,内心的状态不同。加行位的菩萨跟境界一接触,他也不容易起烦恼,这个烦恼的种子也能够调伏。只是说他所见到的真理是带相观空,如此而已。其实他内心当中跟真理的相应时间很长很长,他不容易忘失正念。那么他为什么还是凡夫呢?我们看这个地方,“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心中还是有所得,他带相观空,是这样子的。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