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染法、清净法当中,找出一个共同的道理,这个道理是特别的殊胜——胜义。
    那么这个道理,我们总要有一个名称来表显,这个道理是什么呢?“亦即是真如”,或者我们就以真如来代表这样的一个殊胜的真理。为什么叫真如呢?“常如其性故”,它的体性是如,就是不变义。这个道理,你把它放在这个凡夫的世界,是可以说得过去;这个道理你把它放在圣人的清净世界,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个道理是不能改变的,这样的真理是不能改变,通十法界。
    比如说现在我们的电脑资讯,他现在发明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一百年后不能用了。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发明一个牛顿定义,这个有一种道理,但这个道理拿到月球上不能用了,因为月球地心引力不一样。这个道理拿到色界天不能用,因为色界天的物质跟我们物质不一样。我们很难找一个道理,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很难。说这个道理在欲界是这样子,唉,欲界要吃饭的,不吃饭的会死掉。但这样的道理到色界不能用了,因为色界不需要吃饭,就被推翻掉了。所以,这个道理可能只是用于凡夫,杀人一定堕地狱;但是圣人有时候也是不可思议,以大悲心来杀人,他没到地狱去。所以说我们很难找一个道理,在空间上通于十法界,在时间上是通于过去、现在、未来,很难。
    只有佛陀的大智慧才能够发明一个道理,“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这个道理常如其性故,这个道理是不能改变,没有一个人能够推翻它。你把它放在十法界,把它放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常如其性故。就是一切法随缘而不变,它不变而又能够随缘;真空而又妙有,妙有而又真空。这个道理就是我们内心的真实体性,我们的内心就是这样子。
    当我们这一念心随顺杂染的因缘,就现出杂染法界,它的体性是不变,它的体性是我空法空。它随顺杂染的因缘,随顺无明,就显出六凡法界,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于生老病死;当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随顺真如的时候,就成就了法身、般若、解脱。这个是我们内心的真实体性,真实的道理。
    这意思就是说,前面的唯识相就是杂染的法界、清净的法界,这个地方用一个道理把它贯穿起来,就是唯识性。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此乃远离我法二执,二空妙智所显,即诸法之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
    这样的道理我们怎么能够开显呢?要远离我法二执,由二空的智慧才能开显。这个道理是诸法的胜义,太殊胜了,世间上的道理是不能比的。它的名词,或者叫一真法界,或者叫真如,都可以。真,就是真实不虚妄,这个道理是不虚妄的,不颠倒的,它没有变化的;如者,恒常而不变易。真,它真实而不虚妄;如,如常而不变易,所以叫“真如”,来形容这个道理。再看第二段。
    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迷不染,在悟不净;常如其性故,即唯识之实性也。
    我们凡夫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但是这个道理不能减少;圣人造了很多很多的功德,在我们心中,他的道理也不能增加一点。在迷,也不能染污它;在悟,也不能使令它清净。它的体性,这样的道理是常如其性,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识的真实体性。我们这一念心是怎么真实体性呢?讲了那么多,我们这一念心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简单道一句,我们这一念心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是这个道理。“即唯识之实性也”,这一切的事相都是依着这个道理在运转,是这样子。
    好,我们看附表第十九,根据蕅祖的《观心法要》,把这个真如——唯识实性,把它做一个说明。附表第十九、唯识实性。就是附表第四十一面。
    附表十九——唯识实性
    这个唯识实性就是真如,它有两个相貌,从两个角度去看。
    (一)自性
    “于一切位”——圣凡因果世出世间诸分位也。由真如“不变随缘”,故云于一切位。
    第一个,从它作用的角度,“于一切位”。蕅益大师把“常如其性”加一个“于一切位”。“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什么叫于一切位呢?“圣凡因果世出世间诸分位也,由真如不变而随缘,故云一切位”。从它的随缘义来说,不管是圣人,不管是凡夫,有各式各样染净的因果,世间、出世间的差别,十法界有各式各样的差别。这些差别的相貌是什么道理建立的呢?是因为真如它能够不变而随缘。所以讲这个道理是遍于一切位,它有随缘义。那么从它的不变义来说:
    “常如其性”——由真如“随缘不变”,故一切位,常如其性。
    它也具足不变。说我们看到很多唯识的相貌,心识的相貌有了境、思量、异熟。每一个人在造业的时候,善业、恶业的势力不同,每一个人对于了境的功能、思量的功能、异熟的功能也各式各样。男人有男人的了境、思量、异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