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如妄执自然性故。
    我们可能会对依他起,这种如梦如幻的体性产生执著,认为它是自然而有。所以佛陀说是生无性,它不能够有一个生起的自体。“此如幻事托众缘生,无如妄执自然性故”,就着依他起来安立生无性。第三个。
    后依“圆成实性”立“胜义无性”——谓此胜义,由远离前徧计所执我法性故,假名无性,非谓全无胜义性也。
    这个圆成实,我们要听到有一个圆成实的真如,有些人就会对真如的道理产生执著。他对我也不执著,一切的法也不执著,就执著这个真理是有自性,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体性的。这个时候佛陀怎么办呢?就说胜义无性。说这种胜义的真如道理,它只是远离前面的遍计执的我法二性而显现的,它是个道理。这个时候安立胜义无性,是破除对于胜义的一个执著。
    “谓此胜义,由远离前遍计所执我法二性故,假名无性,非谓全无胜义性也。”但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本身是存在的,这个胜义的道理跟前面的遍计执是不一样的。前面的遍计执是我们自己的名言捏造出来的,说这个蛇完全没有,根本就没有,但是这个麻不能说没有。这个世间的道理,这个宇宙间的运转,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这样的道理是存在的。所以这个胜义无性,只是破除我们对于我、法的执著,不是说这个道理完全都没有。
    既三无性,但依三性假立,三性皆不离识,无性又岂离识哉?以上二十四颂,明唯识相竟。
    我们看经典,当我们还不能够掌握诸法的真实道理,这个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道理的时候,我们会发觉佛陀讲的话是有一点冲突。有时候我们看佛陀说这个因果是存在的,这个人造了杀盗婬妄的罪业到地狱去了,这个业力是有,这个地狱的果报火也是有。但是有时候我们看《般若经》,佛陀的法是用否定的,说这个惑业苦也不可得,法身般若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有时候佛陀是用否定的话来表显真理,有时候是用肯定的话来表显真理。
    像禅宗赵州禅师,他的弟子问禅师说,说这个狗子有没有佛性?赵州禅师说,没有。另外一个弟子问赵州禅师说,狗子有没有佛性?赵州禅师说,有。那么有人就问了,同样一个问题,你有时候回答有,有时候回答没有!当然,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说有佛性,你拿出来看,找不到,觅之了不可得,这样讲也对,从觅之了不可得来说,说是没有也对;你说它是有佛性,也对,因为它有作用,它能够感到饥饿,感到寒冷,这个就是一种觉性。
    就是说,这个人他执著有的时候,佛陀会用“空”来破;但是你在空性上又执著,执著一切法空,不能生起随缘的妙用的时候,佛陀就用“有”来破你。所以蕅益大师说,佛法了解真理有四门:“有门、空门、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你要妙达无生,四门都是方便,妙达无生;你产生自性执,你讲有也不对,讲空也不对,讲非空非有也不对,讲亦空亦有都不对。
    其实,我们可以对这个道理体会一下,就是说,刚开始是遍计执。当我们观一切法空的时候,刚开始就是用空的道理,去观察我们所执著的这些我相、法相,慢慢慢慢我相法相停下来了,我们安住在毕竟空。但是当我们进一步观察这个毕竟空也不存在,就是连空都不执著,再把它观进去更彻底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一切法又出现了,它又出现了。所以真实地能够观察到无性,观察到彻底的时候,那一切法是真空妙有,就是真如理,那种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道理,它就现成的显现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集《唯识三十颂直解》(第2/2页)
    所以这个道理懂,你讲它是有也对,你讲它是无也对,你说亦有亦无也对,非有非无也对,通通对。就是一切法本来的道理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个道理就对了,这就是圆成实性。所以说这个三性和三无性都是落一边,但是它不妨是悟入诸法实相的一个方便门,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再看第三十面。前面的二十四个偈颂是一个唯识相,就讲一些依他起的相状,包括八识的杂染的相貌,也包括无漏的四智菩提的相貌,这些都是依他起。这以下讲唯识性,讲圆成实性。
    乙二、明唯识性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前面的二十四个偈颂是讲内心的作用,这个地方是发明我们内心的真实道理。前面是讲这些事相的,我们这一念心随顺无明的因缘,就变现了八识;我们这念心随顺真如的因缘,显现了四智菩提。这个只是某一种事相,它显现各式各样的差别。这一切事相当中有一个总相,就是一个拢总的道理来摄持这些事相,这个道理是什么呢?“此诸法胜义”。这个“此”者圆成实性,这样的一个道理是殊胜的,不是一般凡夫的境界所能觉悟的。大智慧的佛陀才能够在一切的杂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