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微小的恶业也应该断除,对微小的善业也应该去修学。
三、应该思惟,就是“未作不遇,作已不失”。你没有做的业,绝对你不会去承受的;你已经做的业,没有忏悔之前也不会失坏。
从这样业果思惟,我们的内心就会有一道光明,就是会深信业果,由深信业果当中我们就能够生起两个心所法。第一个是惭愧心,我们对于自己身口意的恶会生惭愧心,能够减损恶业的势力;其次,我们能够生随喜心,我们对一切的善法能够生随喜心,使令我们的善法不断增长,就是刚开始应该先栽培这一道的善根。当然我们这样子做以后,慢慢慢慢的,我们心中的恶法会降低,善法会增长,这个果报感受也会由苦受转成乐受。
我们进一步应该思惟无常,思惟念死无常,来破除我们对现世安乐的一个执著。这当中,宗大师又提出三个次第:就是我们思惟今生决定要死;思惟死无定期;思惟死的时候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这三个内容最主要的就是第一个,思惟你今生决定要死,第一个生起,后面就不难了。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上,昨天活着、今天活着、天天活着,我们对死亡没有一个警觉性,没有警觉性的时候,我们就会很容易把离苦得乐的目标,就锁定在今生,会把精神体力完全去追求今生的安乐;但是当死亡到来的时候,全部都破坏掉。
就好像说今天一个房子盖在断层带,假设我们没有警觉性,我们把所有的钱都去装潢在这个房子上,等到房子地震一生起的时候,把这房子破坏了,里面装潢,高级的设备完全破坏掉了,什么都没有了。当我们能够预先知道这个房子迟早要破坏,我们会拿一部分钱来装潢这个房子,也会留一大部分的钱放在银行。当这个房子破坏以后,没关系,我这个钱还可以在另外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再买一栋房子,再重新装潢。
当我们思惟这个死亡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利用今生的努力,去追求一个不可破坏的功德。这个地方,我们也可以从无常当中,去把我们的生命观扩充到来生。
“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就是说你应该在寂静当中去加强你的善根,这个时候你心中的烦恼就会有变化,心中就会有变化。所以说“何假外缘,方生分别?”这当中完全是你的心识活动,你过去的心识水流流到今生,你今生的努力也会流到来生,心中的分别就是这样产生的。
好,这个地方大家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因为我们在思惟法义的时候主要是靠第六意识,独头意识。前五识不能跟法义接触,不可以。第七意识的所缘是第八识的见分,它必须以第八识的见分为本质。比如说你是一个人,这个第七意识缘到第八意识就是一个人的见分,人的第八识的见分,你就会认为我就是一个人;如果你是一个蚂蚁,阿赖耶识这个第八识的见分,蚂蚁它有蚂蚁的相貌。
我身为一个人,这个我当然会比较大,自我会比较大;当然你要做国王,那个我又不一样,那又更大了;蚂蚁的时候这个就比较卑劣了,但是它还是认为有一个我,我比较卑劣,我就是一个蚂蚁,我的工作就是搬东西,从东边搬到西边,从西边搬到东边。这些都是第七识所缘的,就是第七意识去缘第八识的那一期生命的见分,然后产生自己心识的一个影像,它就认为这个影像就是恒常住,不变异的我,它还是没有真实攀缘到第八识的见分。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它不是转变。第六意识去缘这个本质境,它自己的心识就会出现影像相分,它一定会出现自己的影像相分,就是我们的心识,只能够受用自己这一部分的影像相分,是这样子的。
我们再看下一个偈颂,己二、释生死由何难。我们看这个问难的内容。
己二、释生死由何难
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
前面的“分别由何难”是说明心识生起的因缘;这个地方又再一次问难说,虽然只有内识,没有外在的境缘,什么样的因缘使令有情的生死相续呢?前面是在问这个心识的因缘,这个地方是讲这个心识到底发动什么样的作用?这个心识的相续它代表什么意义?就是代表有情生死的相续。我们看偈颂。
颂曰;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復生馀异熟。
这当中生死的因缘,它提出两个:一个是因,一个是缘。这个因就是诸业习气,这个缘就是二取习气。《成唯识论》有四种解释,护**师是以第四种为主,就是蕅祖所选的这一组,就是依这个因缘相续来解释。但是这当中,护**师觉得第三种,以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以三障的解释也不错,所以我们待会也可以以三障相续来解释生命的相续,来做补充。我们先解释蕅祖所选用的第四种,就是约着因缘相续来解释,我们先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