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四分是一个依他起性,是一个业力所变现的东西,是个依他起性。一心真如是一个圆成实性,是这个意思,它不受业力而改变的。
再看第四个,问答释疑。问答释疑我们也是分成两段。
(四)问答释疑
问:诸大乘经论,皆云“万法唯是一心”,此中云何列八?
一切的大乘经论都说万法唯是一心,一切万法都是一念心识所变现,那么唯识学怎么安立八个心识呢?
答:《相宗八要》云:心性离过绝非,尚不可名之为一,云何有八?若论相用,浩然无涯,今就有情分中,相用最显着者,略有八种。
这当中我们先引用蕅祖的《相宗八要》,“心性离过绝非,尚不可名之为一,云何有八。”说我们这一念心性,就着体性来说那是离过绝非,大智慧光明。“尚不可名之为一,云何有八。”一都不可得,它那种绝待圆融的境界里面,那是没有一的相貌的,怎么会有八呢?这个八是怎么安立的呢?若论相用,这个约作用安立的,浩然无涯。在有情众生的分中呢,我们取这个相用最显著的安立有八种,是这样子的,这个八是约相用来安立的,不是约自体安立的。
是故言八识者,乃约有情众生之相用差别安立,其目的在使令众生,从八识之差别相用中,观其“缘生性空”,悟入“一心实相”之理体,古德云:“唯识之教,即用显体”即此之谓也!
唯识安立八个识,目的就是从八个识当中,我们知道万法唯识,这一切法就是你心识一动,动即是业,有这个业,这一切法就出现了。从这个地方可以知道,一切法是没有自性的,是由心识的分别因缘而安立的。离开了心识的分别,这一切法不存在,所以说它是缘生性空。说古德说,“唯识之教,即用显体”,唯识的教法就是从八识的作用当中,而发明我空法空的理体,是这样的意思。
我们在前面《三十颂》,一开始天亲菩萨就开宗明义,他说“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说这个世间的我相法相是怎么安立的呢?彼依识所变,是你一念的心识的活动,变现了我相法相。当然你的心识是随顺于恶法的活动,就变现一个苦恼的我相法相;你的心识是随顺于善法的活动,就变现一个快乐的我相法相,是这样子的。而这个我相法相都不是真实的,都是你心识的活动所变现,所以讲“唯识之教,即用显体。”这个地方是回答这个问题,再看下一个问题。
问:一切有情,皆各有八识耶。
答:六道众生,随其业感不同,所禀受之识亦各有不同。
我们讲过,我们这一念心,你要讲本来面目,那么每一个人都一样,因为它不牵涉业力,你造了罪业、造了善业,它都是如的境界,都是大智慧光明。但是讲八识,这个识它就牵涉到熏习的意思,业力的熏习,业力的熏习召感的果报不同,所以每一个众生的识也各有不同。这以下讲出几种情况:
如初禅天人,以禅悦为食,故无鼻舌二识。这个初禅的天人他不要段食,他是以禅悦,那种三昧乐为饮食,所以他的生命当中没有鼻识、舌识,他的前五识只有眼耳身三识。不过是这样子,这个初禅是色界,还有颜色,他看起来就像小孩子一样的一个相貌。他没有心识是一回事,他有根。他为了庄严的缘故,还是看起来有鼻子,有这个舌头。但是他那个鼻子和舌头已经没有了别的功能,是一个根而已,但是他的根是有的,这个地方我们要清楚。当然无色界人那就没有业果色了,那所有的色法都不存在了,他欢喜变什么色就是什么色,那是定果色了。
二禅以上,禅定转深,五识皆离。二禅以上,这个时候第六意识寻伺觉观的活动停下来,禅定转深,前五识都不活动了,只有第六、第七、第八。
无想天人入无想定,前六不行,唯存七八。四禅的无想天入了无想定以后,连第六意识都不活动了,只有微细的第七、第八。所以这个心识也是各式各样,因为它是一个业力熏习而有的识,我们在因地的时候有各式各样的业力,就有各式各样心识的差别。因为这个不是本来面目,它是随因缘而有的,就会有差别相。
这个地方,我们把它翻到讲义来。到目前为止,我们解释了讲义第二十一面。说怎么知道依识所变的假说我法,是非别实有呢?怎么知道我相、法相不存在呢?“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我们解释到这个地方,把前半段的偈颂解释了。是由于八识的自体分,它生起一种作用以后叫转变,转变成见、相二分,就产生了分别的见分和所分别的相分,一切法就是这样出现的。当然这当中会转变,就是有业力在支持,是阿赖耶识有业力在支持。
我们再看第二段:“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看讲义二十二面,看第三段:“离此见相二分,则彼实我实法决定皆无,是故一切无不唯识。”这一切法离开了见分和相分,这个真实的我相法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