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耶识就变现出一个男人的心识。这个男人的心识有男人的果报体,男人的依报环境,这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我们这一念男人的心识跟环境一接触的时候,它又产生很多很多心所的情绪。这个时候又产生变化了,就是你现生的造作,你今生的烦恼的厚薄,又会影响到你心识的变化。跟业力有关,跟你现在的情绪有关。所以说“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两种情况。再看蕅祖的注解。
    此先释分别由何难也。
    这三种的问难,先解释分别心识是怎么生起的?
    谓由第八识中,含藏前七识心心所法一切种子,此等种子,薰习生长乃至成熟,转变不一。
    这个地方先解释“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这一切种识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因为过去,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过去有很多的生命,累积很多的业力。这个业力就产生很多的前七转识的心、心所,善的心心所、恶的心心所、有漏的心心所、无漏的心心所,这些各式各样的种子。这些种子一次一次地熏习、乃至于增长、最后成熟。成熟以后就如是如是变,就产生很多很多的变化。这是第一个,就是由这个业力所变现。
    又此现行互相资助力故,彼彼分别而便得生。何假外缘,方生分别哉?
    其次“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又以此现行互相资助力故,彼彼分别,而便得生。”产生一个生命以后,我们生命的本身又是一个有造作功能的心识,这个时候前七识的现行又互相地资助,各式各样的分别又生起来。这是“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好,我们看补充讲表第十六。
    附表十六——心法生起之因缘
    先看“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先讨论这个业力所变现的情况。这是第一个,总标四缘引生。业力变现心识,有男人、有女人、有诸天、有三恶道的心识,这当中有四种因缘,开出来有四种因缘。
    一、亲因缘。谓有为法亲办自果。此体有二:一、种子,二、现行。
    亲因缘就是它的条件,第一个它是有为法,就是它是一个有造作因缘而有的。强调它不是本来具足的,它是一个有因缘才出现的色心二法。这样的有为法,它有一种亲办自果的功能,亲自能够成办自类的果报,它有一种招感果报的功能。当然你熏习是一个庄严的色法,就变现庄严的果报;熏习是一个良善的心所,就变成良善的心法。就色心二法,都有它的一个亲办自果的功能。
    它的自体有两类:第一个是种子,第二个现行。种子,色法的种子,心法的种子,各式各样;第二个是现行。种子生起现行,它也是亲因缘;现行熏习种子,也是亲因缘。种子和现行都是属于亲因缘,它都有亲办自果的功能。
    二、所缘缘。谓若有法,是带己相,心或相应所虑所托。此体有二:一、亲,二、疏。
    单单是亲因缘还不能够生起心法,要有一个所缘缘,这个所缘缘是什么呢?“谓若有法”,这个有法,有者,存在也。这个法是一个存在的东西,简别它不是一个龟毛兔角,它是一个有存在的东西。这第一个条件,这个所缘缘是能够见闻觉知的,不是天方夜谭。其次,“是带己相”,它一定要挟带一个自己的相貌,简别它不是种子。种子也是有法,但是种子不能见闻觉知。这个所缘缘的条件,要挟带自己的相貌,它要能够去见闻觉知,要能够攀缘。
    第三个条件,“心或相应所虑所托”,它必须是心王和相应的心所所虑、所托。这个虑就是思虑,这个托是依托。这个所虑所托,我们举两个情况来说明,就容易了解。
    第一种情况,就是所虑非所托,它是所虑非所托的情况。比如说我们遍计的我法二执,以无自性故,它是所虑非所托。说我们认为五蕴里面有一个我,这个我是所思虑的,但是它不能当依托,它没有实体,心识不能依托“我”。因为这个我本来就不存在,我们捏造出来的,所以它是一个所虑而非所托。
    第二个,所托非所虑。说镜子去取影像,这种情况,影像跟镜子的关系是所托非所虑。因为镜子没有思虑的功能,但是它可以把影像印在自己的镜子上,它是可以当所托,不能当所虑。
    这个所缘缘它跟心王、心所的关系,要具足两个:一个是所思虑,它要是一个能够思虑的境界;第二个,它要是能够依托的一个真实的物体。当然这个所虑所托,等于是在总结前面的“谓若有法,是带已相”。你一个有法,是带己相,当然是一个所虑所托。
    “此体有二:一、亲的所缘缘。二、疏的所缘缘。”这个疏的所缘缘是指的本质相分。它对我们来说是比较疏远,因为我们根本攀缘不到,是众生的共业所感。亲的所缘缘是我们每一个人得到的影像相分,我们自己能够受用的,叫亲的所缘缘,这两个都是所缘缘。
    三、等无间缘。谓八现识及彼心所,前聚于后自类无间,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