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的修学过程是如何的。这是几位悟入,问这个修学次第。这个地方提出了三个问。我们看论文的地方。
谓具大乘二种种性。一、本性住种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谓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已闻所成。具此二性,方能悟入。何谓五位?
这个地方先回答谁人悟入。修学这个唯识观法的人必须是一个大乘两种种性。我们前面也说过,说是唯识学把众生的种性分成五种:第一个是无性种性,无性种性的众生他能够接受业果的道理,他对于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的道理是能够接受,他也够做一些慈善事业,但是你要他修出离心、修我空法空观,他一定排斥的,他没有出世的善根,这叫无性种性。第二是声闻种性,第三是缘觉种性,这个是出离心很强,修我空法空观,成就涅槃。第四种是不定种性,他不决定是小乘,也不决定是大乘。第五种就是菩萨种性。
这个地方就是说,你要修习唯识观法,你一定是要能够承当大乘教法的发菩提心、信解大乘佛法的菩萨种性。菩萨种性当中分两种,一、本性住种性,就是你无始劫来所成就的这些无漏的善根,这个地方的善根主要指的是信心,信心的善根,仰信大乘佛法;第二个谓习所成种性,这个是指智慧,谓听闻法界等流的正法以后,所成就的闻思的智慧。具此二种种性,方能悟入唯识的性相。关于这一点的种性的问题,我们看澫益大师的注解,看附表第二十。澫益大师在观心法要当中对于种性,他作出了三种说明:
附表二十——“大乘二种性”差别表
先看第一个:
一、现见有人,未闻教时,浑若不知;既闻教已,便速开悟,是有本性种子,亦有薰习种子故也。
有一种人,他没有听闻大乘教法的时候浑若不知,当然他心中糊里糊涂的就过一辈子啦,他心中也没有一个方向目标,心随境转,但听闻教以后,便速开悟,他马上就能够信心、马上能够理解、马上能够对于真理加以随顺。这种人是最殊胜的,他有本性种子,也有习所成种子,他有信心的善根,也有智慧的善根,这种人当然是堪能接受大乘唯识的教法,也能够修习唯识的观。
二、復见有人,未闻教时,茫然不知,既闻教已,虽不顿悟,深生渴仰者,但有本性种子,未有薰习种子故也。
第二种人是说,有一种人他没有听闻教法的时候是茫然不知,听了以后心中是不明白,但是深深渴仰,他相信这的确是宇宙间的真理,他也相信这个真理只要我们随顺它,一定能够离苦得乐。这种人他是有有本性住的信心的善根,但是他智慧的种子栽培的不够。就是说这个世间上有一种人,他信心很强,但智慧不足,说是只要是有法师说法他都来听,他听的很欢喜,但是你下去说法师今天讲什么?说我也不知道,他虽然听不懂,但是他内心当中深深渴仰,这个人当然是有希望的,只要他不放弃努力,他的生命就会有变化,这个是第二种人。第三种人:
三、復见有人,未闻教时,茫然不知,既闻教已,与不闻同,绝不飡採,都无信乐者,原无薰习种子,又无本性种子故也。
——《观心法要》——
第三种人就是说,他没有听闻教的时候茫然不知,但是听到这个大乘甚深的妙法,他“绝不,都无信乐”,完全没有领纳受用的心情,也没有信心。就是他也不相信这是世界上的真理,他当然也不明白这当中的道理,这个是没有信心种子,也没有本性种子,那当然这个人谈不上修习唯识观,这个是蕅益大师讲到这个修习唯识观的三种情况。好,我们回到讲义来,这个地方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回答:
具大乘二种种性——答其“谁人”之问。
修习唯识观法必需要具足信心的善根,也要具足智慧的善根,就是也要能够仰信唯识的教法,也要能够明白这当中的道理,都需要。
方能悟入——答其“如何悟入”之问。
这个讲到悟入的方法。
何谓五位——答其“几位”之问,总徵下文也。
这个讲到它的修行位次。这个地方我说明一下,这个以下的阶位有五个阶位,这五个阶位都要具足信心的善根和智慧的善根,缺一不可。我们从十大愿王的修学,看得出来刚开始是先修这个信心。
你看那个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就是我们刚始来到三宝的境界,多拜佛,你不断地礼拜,你不断地拜佛啊,你去看大乘甚深的经典,你容易相信。虽然我们不容易明白,但是对于大乘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你容易相信,多拜佛!“称赞如来”,我们早晚课很多的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就是我们用这个美好的名言来赞叹佛陀,这件事情也会增长我们的信心,礼拜、赞叹、供养、忏悔、随喜。就是我们刚始在三宝当中栽培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