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就是靠这个信心。
    当然你有这个信心,你才能够“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维,生起闻思的智慧。然后再“恒顺众生”,生大悲心、广度众生,最后“普皆回向”,回向无上菩提、回向法界众生,成就佛道。所以这个十大愿王的次第,是说我们要先成就信心的善根,再成就智慧的善根,这两个都是有需要的,也就是你有这二种善根,你才能够去修学唯识的这些观法。好,我们看第三十二面,这以下就正式讲到唯识的位次,第一个是资粮位,我们看内容:
    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于识相性,能深信解。其相云何?
    资粮位他所修行的是大乘顺解脱分。资粮位的止观的力量是薄弱的,当然没办法解脱烦恼跟他的罪业,但是它是顺解脱的,它已经随顺解脱的路在走,所以叫顺解脱。就是它这个止观本身不能解脱,但是随顺解脱。它的相貌是什么呢?是能够信解,能够相信大乘佛法,仰信唯识教法。第二个解,它能够生起这样的理解。“其相云何?”它的相貌是怎么样呢?看偈颂的地方:
    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这个资粮位的菩萨,“乃至未起识”,他还不能够生起一个真实的智慧。这个“识”就是指抉择识,大乘的抉择识。他心中没有对治的智慧,他在面对这个无量无边的烦恼、罪业的时候,他心中主要是靠一个信心跟愿力的支持,靠着四弘愿誓。就是说,他受戒的时候,受菩萨戒的时候,他很真诚地在佛前,面对十方的三宝宣布:“我弟子某某,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在三宝面前许下了这四个愿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力,以这个愿力的支持来求助唯识性,来自我期许。
    对于这个唯识的真理,虽然我现在不能悟入,而且我这一念薄弱的心识,不断受到烦恼跟罪业的干扰,但是他心中有追求的心情,虽然有追求,但是“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它对于烦恼障、所知障这种二取的烦恼,我法二执的二取的这种烦恼的种子尚且不能调伏,这样子叫资粮位。看澫益大师的注解:
    为求无上菩提,修习无量福智,名“资粮位”。为有情故,勤求解脱,名修“大乘顺解脱分”。
    第一个是讲到这个菩萨的智慧,他这个是为了希求无上菩提,上求佛道,所以他积集广大的福智的资粮叫资粮位。一方面他有大悲心来怜悯一切有情,为利有情愿成佛,所以叫大乘顺解脱分,这个名称是这样安立的。关于这个偈诵我们分两部分,第一段是消文,第二个释义,先看消文:
    乃至未起加行位中顺决择识,但以四弘誓愿,求住唯识真胜义性,齐此皆是资粮位摄。
    资粮位的菩萨还没有加行位的这种顺决择智,这个“决择”,什么叫决择呢?这个“决”就是决断疑惑,它叫决。这个“择”就是体达真理,叫作择。体达真理而能够完全没有疑惑,决断疑惑叫决择。那么当然这个资粮位的菩萨的智慧是很薄弱的,还没有加行位的顺决择智,但是他很难得,他心中有一个强大的愿力的支持,要使令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使令他能够一步一步地趣向于唯识的真胜义性,而这样的阶位叫资粮位。我们看他的一个释义:
    此位菩萨,发起大菩提心,亲近真实善友,作意勤求正觉,修集福智资粮,以此四种胜力,唯识义虽深信解,而于我法二取随眠种子,止观力微,犹自未能伏灭,但能伏于分别二执之现行耳!
    资粮位的菩萨,当然我们刚开始修行不是从圣人开始修行,我们就是从我们这一念的具足无量无边的烦恼障、业障跟报障的这念心出发的。这资粮位的菩萨当然是问题最严重的啦,他在佛前发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这个愿力以后,他在实践的时候,面对这么多的障碍,这个时候他依止的四种力量的支持。
    第一个,“发起大菩提心”。他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断忆念他的本愿,说我不能退转,我曾经很认真地在佛前发愿:我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我不能违背我的誓愿,虽然我做得不够好,但是我絶不能放弃对这个目标的追求。他不断以心中的愿力来自我期许,来勉励自己,不断地跌倒再爬起来,发起大菩提心,这叫内因力。
    第二个是“亲近真实善友”,外缘力。就是说我这个人烦恼很重,但是没关系,依众靠众,我亲近一个如法和合的僧团,有这个大众的僧团的力量,使令我不致于懈怠放逸,亲近真实善友,由这个大众的这种威德的摄受,使令这个菩萨也不断地趣向真如理,这叫“外缘力”。
    第三个“作意勤求正觉”,这个作意力。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当然他是心识散乱,他有时候去做事。等他事情做完的时候,他来到佛堂他也会静下心来,在内心当中提起正念,去观察生命的真相。他会经常告诉他自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