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倒是挺清楚的。北关每个月报上的军银数额都不同,你一个小小军饷司从事如何知道尚书每个月最后批准的都是九十锭?”
侍郎意识到自己上了当,脸色越发如死灰一般,浑身哆嗦,抿着嘴似乎打算不出声了。
独孤初冷冷一挥手:“把真正的银匠带上来。”
一个人被拖拖拽拽,拉了过来,按着跪下。
赵显宗一看正是方才那人,原来自己没看花眼,忙说:“皇上,这个银匠数年前就傻了,他说的话不能算数。”
独孤信冷冷地说:“放心,朕不会冤枉你。朕已经叫人给他扎了针,他此刻清醒得很。”
独孤初问那人:“说吧。本王念你只是个从犯,每个月从中得到的好处也不过一两银子,只要你肯从实招来,本王一定向皇上替你求情,免你死罪。”
银匠看了一眼独孤初。
独孤初说:“你只要点头摇头就行。赵显宗尚是金部主事时就授意你在夜里浇铸九十锭四两半军银和九锭五两军银,此事是否属实?”
银匠点头。
赵显宗伏在地上:“银匠私自浇铸军银,微臣实在是毫不知情。”据说这种插银针让痴傻之人清醒的方法其实痴傻之人濒死回光返照。他只要拖延一下时间,独孤初就问不出想问的东西。
独孤初不理他接着问:“他让你装箱之时,把四两半军银放在下面,五两军银放在下面,依旧是四百五十两。”
银匠有点透,然后忽然身子猛烈地抽搐起来,不一会儿就七窍流血死了。
银匠的尸体被人拖了出去。
赵显宗暗暗松了一口气。
独孤初又问跪在旁边侍郎:“在出库时,赵显宗只打开箱子让人看看从不点数就称重出库了。出了户部后,他再把上面一层银子拿出来,重新贴封条。”
侍郎见抵赖不过,只能点头。
赵显宗叫到:“你们这帮奸臣休要串通一气污蔑于我!”
独孤信气得直哆嗦:“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想抵赖。看来不用点重刑,你是不会说的了。”
老太监悄无声息从独孤信身后踱了出来。
赵显宗吓得往后瘫倒。老太监的手段,他是知道的。只要他扎几针,任是谁都会说实话。只是审完了,人就死了。
他要再不招很有可能今夜就会跟银匠一样,只能拼命磕头:“臣罪该万死。求皇上饶命。”
独孤信盯着赵显宗恨不得把他生生片成肉片:“你好啊!如此,沆瀣一气,竟然骗了朕十几年。你都被揭发了,竟然还敢接着骗,妄图连累珏王爷、初王爷和崔大将军。朕险些被你蒙蔽双眼,冤枉了忠臣。说,还有同伙吗?李大人可知情?”最让他心惊的是,赵显宗一路升官,就把户部几乎所有官员都拉入了这个泥坑。如果连李大人都深陷其中,整个朝堂还有谁是干净的?
赵显宗哆哆嗦嗦地回答:“臣在崔大将军奏折报上来之前就半路拦住了。李大人不知情。”
有些事,就算李丞相知道,但是因为牵连的人太多太广,他也无能为力。好比这个军饷,他一直都是交给赵显宗去办。赵显宗后来成了太子的岳丈,党羽越来越多。就算李大人隐约察觉有问题,若不跟崔常安通气联合下手,也无处查起。而独孤信又最忌讳朝中文臣跟边关守将私下联络,所以李大人不能跟崔常安交换消息。所以这事竟然硬是被瞒了十几年。
独孤信眯起眼来:“你为何单单只在北关军银上做手脚?”
赵显宗看了独孤初一眼,回答:“崔大将军最好下手。臣怕动作太大会暴露。”
独孤信气极反笑:“你倒是柿子捡软的捏。来人,把这个混账给朕拖了下去,关进死牢,严加看守,谁也不许探望。等朕想好了怎么处置他再说。”
赵显宗自知这一次再无侥幸,早瘫软如烂泥一般,被人拖了出去。
此事算是尘埃落定,独孤初暗暗松了一口气。
独孤珏脸上却淡淡的,看不出悲喜:此事分明还有很多疑点。比如十几年前刚开始做手脚的时候,赵显宗尚只是个金部主事,如何能审核批准北关的军银数额?分明是上面还有人帮忙。
他回头想了想:当时独孤琞恰好开始学习理政,管的就是户部。而且独孤琞在那之后短短两年就向皇上请求要娶赵显宗的女儿为太子妃。当时朝野上下都很惊讶,太子妃至少也应该是个二品以上官员的女儿。赵显宗虽然是李大人的学生,却是苦寒出身无权无势,官阶低微。可是独孤琞坚持己见。
独孤珏以为独孤琞这么做也是看中了赵显宗是李大人的门生。李大人门生遍布朝野,独孤琞一直想搭上这条线,却一直苦无没有门路。
让朝野愕然的是,独孤信最后竟然准了,还表彰独孤琞只看女子贤德不注重出身,堪称朝中男子楷模。
当时独孤珏想:大概独孤信觉得赵显宗能力还可以,而且是李大人的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