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对吐蕃的战略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瑄郑重地问李适之。
    「皇甫惟明是手握重兵的边帅,为父是宗室和宰相,与他相善要被圣人忌讳。不过皇甫惟明一直和韦尚书友好。」
    李适之虽然有时候性格粗疏,但这样的事情他还是可以把握的。
    「韦坚的妹妹是太子妃,他可是外戚。如果不与皇甫惟明克制住关系,韦坚迟早因此败亡,还会牵连到父亲。」
    李瑄沉声说道。
    历史上就是这俩一起在上元节游玩,又是在夜间,被李林甫找到机会整死。
    皇甫惟明曾经污蔑过王忠嗣,使王忠嗣遭贬,蹉跎数年。
    幸亏当时河西节度使杜希望看重,将王忠嗣召看河西,使王忠嗣有舞台发挥。
    别看王忠嗣三十多岁就任节度使,但如果没有皇甫惟明的诬告,王忠嗣绝对可以更早成为上将。
    李瑄又是与王忠嗣一起灭突厥的人,将王忠嗣当做伯乐。
    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李瑄很矛盾。
    「我会提醒韦坚!」
    李适之凝重地点了点头,问李瑄:「七郎是否想充任陇右节度副使,成为储帅。」
    「陇右是与吐蕃战斗的最前沿,最容易立下功勋,我会向圣人自荐。」
    李瑄正有此意。
    他年龄小,需要再迭军功,努力成为节度使。
    李瑄又与李适之聊了一下江南的事情,便返回房间。
    明日早朝后,李瑄会求见李隆基,他要想想该怎麽去说。
    必须让李隆基改变对石堡城的看法。
    别一到陇右,就让他去攻击石堡城。
    ……
    翌日,兴庆殿。
    随着百官拜礼后,朝会正式开始。
    「启禀陛下,吴令光海贼案已经落幕。豪强猖狂,他们还控制郡兵,行反叛之事,与其有牵连者,皆被处死。其他犯人和众多金银珠宝丶钱丶绢,还在回长安的路上。臣提前回来,向陛下述职。这是从吴令光老巢丶诸豪强家中搜到的脏物数量,请陛下过目……」
    朝会一开始,李瑄最先手持册子出列。
    「卿辛苦了。」
    李隆基已经知晓李瑄提前归来的原因。他认为李瑄在临海丶馀姚两郡,干得十分漂亮。
    李瑄把一切都抗下来,豪强们恨的是李瑄。
    因此李隆基不打算此时对李瑄加官进爵,还会罢免李瑄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的职位,以免刺激天下豪强丶大族。
    高力士将册子呈给李隆基。
    在李隆基观看册子的时候,群臣看着李瑄,表情各异。
    一趟江南行,让诸臣对李瑄刮目相看。
    他们好奇李适之为何没有阻止李瑄,任由其胡来?
    唯有李林甫明白李瑄因此更受圣人的信任。
    位列正三品的时间,不会太慢。
    不过李林甫期待李瑄成为上将,这样他就又有机会对付这对父子。
    「临海郡丶馀姚郡,总计也就十三万户良家,豪强们除了良田,竟能搜刮出如此多财物。其他地方的豪强,会不会也是这样?」
    看到李瑄献上的金银财宝绢钱数量,李隆基心中一惊。
    他更觉得李瑄杀得没错。
    这些财宝钱绢即便放在国库,也够他挥霍一段时间。
    李隆基甚至生出一种以后缺钱,去打豪强主意的想法。
    「因海贼吴令光的原因,才催生两郡蠹虫。地方大族整体还是有规矩的,否则也不会有如今的盛世。」
    当圣人问话,没有人回应的时候,作为首席宰相的李林甫,必然要站出来接话。
    「左千牛卫将军以为呢?」李隆基看向李瑄问道。
    「右相所言甚是。臣从长安到洛阳,再到滁州,一路下江南。看到锦绣山河,车马不绝于路;看到闾阎相望,桑麻蔽野。臣相信还是遵纪守法的地方望族更多。」
    李瑄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说扫兴的话。
    即便不认可李林甫所说。
    自古以来,盛世是士族的盛世,农民只能吃饱饭,仅此而已。
    那些鲤鱼跳龙门者,只是少数。三代农民良家,或许才能培养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读书人进士及第,还要几代才能成为士族。
    但不能否认开元盛世的弘大。
    因为历史是横向对比,而不是纵向对比。
    后世平民追求的不是吃饱穿暖,哪怕回老家种地,也能隔三差五有肉吃。他们追逐更高更好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追求。所以才会生起对「古代盛世」的向往。
    「治理天下在于吏,尔等不要去学高玮丶黄望衡那样的官吏。宰相和使者在监察州郡时,需尽心尽力,以免再出现吴令光之辈!」
    李隆基对李瑄的话很满意。
    「臣等遵旨!」
    众臣齐声说道。
    随即,李隆基开始清算这几年曾做过明州刺史丶台州刺史的官吏。
    等高玮被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